欢迎来到 范文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范文鉴赏学习网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党建写作 > 分析材料

分析材料

警察心理压力分析材料

分类: 分析材料 范文词典 编辑 : 范文大全 发布 : 09-07

阅读 :500

分析材料范文:警察心理压力分析材料是由范文词典为您精心收集,希望这篇警察心理压力分析材料范文可以给您带来帮助,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警察心理压力分析材料的正文:

  人民警察是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身上肩负着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崇高使命,他们每天都要面对形形色色的犯罪嫌疑人,并且承担着高刺激、高对抗、高危险的工作,比中国社会上其它行业的工作人员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而这种心里压力是非常危险的,它对整个社会都将会存在潜在的危险。因此,如何正确认识警察的心理压力问题,切实有效地缓解他们过度紧张的心理压力和情绪,已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警察心理压力形成的原因分析

  从社会环境来看,心理压力来源于社会文化的不断变迁。文化的急剧变迁对人的心理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和震动,叫做“文化震荡”。托夫勒在《未来的震荡》中说:“文化震荡是人们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承受过多的变化之后感到压力重重,晕头转向,不知所措的现象。”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压缩的方式体验现代社会的急速变迁,强烈的反差给所有的中国人以巨大的压力体验。警察所承受的职业压力远比其他行业大得多,他们不仅要面临持续性的发生死伤的危险,且工作带有干涉强制等性质,更容易与公众产生矛盾。从个体心理看,心理压力是指人的需要、动机、本能和行为等受挫后所产生的消极情绪与生理紧张反应,心理压力是由人的思维产生,并被人的身心所感受。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变成一个多元化的信息社会,警察作为一个独立的管理者,必须具有一个较高的文化、业务、心理素质才能胜任本职工作。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些在岗的警察在这方面有较大的欠缺,这使他们有时在工作中无所适从,疲于奔命。于是伴随而来的是工作方法简单、态度粗暴,这势必又引起执法客体的强烈不满,导致恶性互动。警察的心理压力,源于社会、家庭等客观环境作用于民警个体而产生的主观体验和身心反应,它有着个体差异性和家庭、社会等客观属性。综合上述观点,当生活和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家庭状况、经济条件、社会地位、职业文化传统等因素造成警察生活风格和行为方式改变时,就会引起警察的心理紧张,从而造成心理压力。警察的心理压力主要源于以下方面:

  (一)心理压力的刺激量远远大于一般人所遇到和能够承受的

  所有应激职业中,警察在工作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指数高居首位。研究结果表明,警察仅在任职头三年内耳濡目染的社会丑恶现象,比普通人一生中见到或者感受到的还要多。警察职业比普通人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的阴暗面和灰色地带,长期与各种无耻、无赖、危险分子打交道,要面对形形色色的犯罪现象,他们长期处在戒备、紧张、敌对状态,这些都会对警察的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使其思维、性格和情绪等出现不正常的波动,以致心理失衡、压力过大。

  (二)警力严重不足,超强度工作、超负荷运转,使警察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同时付出与获得又形成巨大反差,心理上不平衡,变得敏感多疑易躁易怒,极易出现失控行为

  我国有警察170余万名,按人口平均每万人有13名警察,警力配置不及西方国家的三分之一。警力的严重不足,使得警察超负荷运转,精神高度紧张,大脑皮层神经长期处于兴奋状态。据统计,上半年,济南市公安局每位民警年平均加班500个小时,按照8小时工作制,相当于每人多工作了2个月。长期的工作紧张无序、生活毫无规律,得不到必要的休息,使民警体力透支、积劳成疾。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这就决定了在一定时期内,警察的工资不可能太高,而警察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警察没有其他正当途径去获得额外收入。低收入也对警察形成一定的心理压力。民警个人的辛勤付出与实际获得之间形成了巨大反差,从而使警察的心理容易变得敏感,不少警察存在着紧张焦虑、情绪不稳、失眠多梦、自控能力差等不良反应。

  (三)职能与角色转变的矛盾冲突,易致心理失衡

  警察在工作中是执法者,作为警察自身往往对自己的工作抱有很高的期望,往往认为自己的工作是很有抱负的理想职业。但目前社会上对警察的评价和认识还处在一个较低的阶段,警察在家庭中又是普通人,职业的特殊性,使警察对家庭的贡献有限,顾不了家,而且还常常会使亲人为自己担惊受怕,甚至与家人、亲友之间的交流沟通存在困难,所以警察在角色转变时出现冲突的情况非常多,有时会导致心理失衡,势必给自己和家庭造成压力,以致家庭矛盾比较突出。咨询中有一名监狱民警,每两周才回家一次,但无法和妻子正常说话,妻子很是苦恼,多次逼问,该民警告诉妻子,只有她象犯人那样蹲下来,自己才能和妻子正常说话。——这就是典型的角色扮演失调。

  二、警察心理压力的调适

  当民警承受心理压力时,身心系统会随之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心理压力会影响认知,情绪、行为和生理,同时它们也在影响或改变着心理压力,对心理压力有着“放大”或“缩小”的作用。其中认知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适度的压力能引起我们的积极反应,例如集中注意,激发斗志、促进思考等。压力过度则可能引起我们生理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消极反应,产生种种身心失调的现象。这种身心失调反过来又“放大”了心理压力,造成恶性循环,最后可能导致心理危机。例如;某位民警受到领导批评或群众的不良评价时,他的心理压力很大。这种心理压力可能使他产生这样的认知:“我表现和能力都不行,别人都比我强。”这种认知会让他产生自卑、不安、无助、抑郁等情绪,这些消极情绪又影响了生理,产生失眠、疲劳、食欲不振等种种不适。反映在行为上,他就可能工作懒散、交往退缩、酗酒或试图逃避当前的环境。而所有这些,又会使他更加没有自我控制感,更加不能适应警察工作的需要,从而“放大”了心理压力。对于这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适:

  (一)有效驾驭压力

  首先,形成“压力免疫”。这是通过改变对压力的认知来帮助人们应付压力反应的方法。在应付压力之前,首先要对压力有明确的认识和接受的态度,认识到压力及其反应不是个性的弱点和能力的不足,而是人人都会体验到的正常心理现象。个体还应了解压力反应的机理,从而可以更好地觉察压力所引起的身心变化。然后,个体要学会对自己所处的情境作积极的控制和评价,形成对情境的理智反应,从而避免单纯依靠个体本能的心理防卫机制对压力情境作混乱而无效的解释与应付。经过压力免疫的人,面临压力往往能有效地进行反应。

  其次,采取积极的压力应付模式。具体来说,就是要自觉调整自己,把回避模式转向主动模式,把情绪定向应付转向问题定向应付。因此警察应能转变观念,主动参与竞争,不断提高自己,则是一种更为积极的方式。

  第三,主动寻求社会支持。在心理学上,社会支持是指一种特定的人际关系,有了它,就意味着知道有可以信赖的人在尊重、照顾和爱护自己,当一个人在遇到心理压力时,他能够从这种社会支持关系中获得有效的帮助。如夫妻、父母、朋友等都是社会支持力量。寻求社会支持力量是我们应付压力的有效手段。当个体受到压力威胁时,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可以使其恢复信心。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水平会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心理症状越少。因此,要重视家庭生活,重视和亲朋好友的交往。

   -中%国文秘$资源网 - 您身边免费@贴心&的文秘专家 - 欢迎访问WwW.ZgDoC(二)善于调节情绪

  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达到良好的、适应的、可管理的状态,从而提高活动效率。所谓机制是不需要个体努力和有意识控制的自动化的过程,策略是个体为了调节情绪有意识、有计划的努力。策略的长期使用可能成为新的机制。情绪的调节包括哪些方面呢?最近,有心理学家提出将情绪调节分为原因调节和反应调节。”原因调节是对引起情绪的原因进行加工和调整,由浅入深依次包括情境选择、情境修正、注意分配、改变认知等。反应调节是个体对已经发生的情绪在心理反应、主观体验和表情行为三方面进行调节,例如通过放松训练降低肌肉的紧张度和焦虑水平。对于民警而言,如何调节情绪,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使自己处于最佳状态呢?依据上述理论,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非常关键的;

  首先,关心警察工作生活中的困难,用科学的方法对警察在工作中形成的心理压力进行调试。我于成立了全国铁路公安系统第一家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为民警及其家属提供处理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婚姻恋爱、社会适应、个人发展、生活事件等问题的咨询,帮助广大民警调试心态,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职业的要求。四年来,咨询案例达120余例,效果明显。

  其次,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对警务工作进行监督。对一些违法违纪、以权谋私的警察及时处理。从行为主义角度说,这样不仅纠正了本人的心态,而且是对一些有其他不良想法的人一个警示,也是对群众和绝大多数遵纪守法的警察的一种奖励。同时,建立有力的监督机制,坚决杜绝在公安机关内出现非警务工作和其他一些不正确的行为。

  第三,在适当的条件下提高警察的待遇,也是缓解警察心理压力的有效措施。低待遇不仅给警察很大的心理压力,也是许多违法违纪、不正当的警务行为出现的根源之一。对一些单位用不正当来源的“收入”私发“奖金”,以提高警察待遇的做法一定要坚决杜绝。这不但无助于警察的心理健康,反而是对一些不法行为的一种强化。

  (三)勇于改变自我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曾提出,逃避不安全感是人的一种本能。但获得安全感有不同的方式,由此形成了非生产性倾向、生产性倾向等不同的倾向性。而生产性倾向是一种健康的人格倾向,它表现为一种自发性或创造性,而不是强迫性,他依赖自我内部的力量而不是外界,即使自己一无所有,一文不名,他仍然能看到自己的价值和力量。这是一种真正的安全感,,一个拥有真正安全感的人,喜欢尝试新的事物,喜欢冒点风险:而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就会惧怕未知的世界,即使拥有一切,他仍会感到不安。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勇于改变自己的人是最安全的人。随着自我的出现,随之而来的就是积极关注的需要。现实中,不少民警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丧失对新知识的热情、对学习的兴趣,这使他们无法适应新时期各项公安工作,因此,要勇于改变自我,知识的丰富是一种强大的内部力量,是获得真正安全感的有效途径。

  (四)对广大公安民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心理素质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和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主要有三个,即个人、工作单位和家庭,其中个人因素在三种途径中起着主导作用,工作单位和家庭仅仅起着一般性的影响作用。我们认为,心理教育应是一种大教育,更是为了发现、追求和建立一种更好的生存方式。公安工作的成败依赖于民警的素质,而心理素质已经成为做好公安工作的重要因素。发达国家在选拔警察时,十分重视心理素质问题,它们把心理素质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上。美国、加拿大、英国和德国很早以前就开始重视警察的心理问题,并且制定出相应的全国性标准。基于我国公安系统的实际情况,全面提高我国警察心理素质主要应当采用以下一些方法,以调适警察心理压力。

  首先,彻底转变思想观念。公安系统各级各类人员都要彻底转变思想观念。把全面提高我国警察心理素质摆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

  其次,改革现行的公安教育体制。我国现行的公安教育体制已经不适应全面提高警察心理素质的要求,必须对现有的教育体制进行改革,转变思想,调整课程结构。我国公安院校培养目标是国家公务员,依据国家人事部录用国家公务员的各种规定,在录用国家公务员时必须经过面试,合格者方可成为国家公务员。面试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素质的综合评定,公安院校的教学活动应当围绕这个目标来进行,特别是训练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地通过最后的面试。各公安院校应调整现有的教学内容,把心理素质的培养作为一项独立的内容。增强心理学教学时数,同时调整心理学教学内容,进一步缩小心理学基础理论教学模式,从而使心理训练成为心理学教学的主体。考试方法也相应地发生一定的变化,以评定学生心理素质为主、理论考试为辅。

  第三,采取措施对在职警察进行心理训练。对于我国现有的在职警察,应当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心理训练。

  1、以地方公安机关为单位成立心理援助机构。心理援助机构主要承担所属公安机关人员的心理援助工作,工作范围包括: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对心理障碍者进行治疗,为领导决策提供各种可能的依据,对需要心理援助的人员给予必要的援助。

  2、设置各种心理训练工作内容。现代企业把用人和育人紧密结合起来,非常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心理培训和心理辅导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各地方公安机关应配合心理咨询机构的建立,设置专业人员对本局或本所人员进行心理训练。专业人员应当经过必要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证书后,才可以上岗。

  3、制定心理训练计划。心理训练计划通常是一种终身教育计划,详细规定每年训练的时间长度、训练内容,心理训练内容主要包括逻辑推理、记忆能力、情绪控制、放松访谈、人际关系训练。

  4、确定心理训练标准。对于各项心理训练的内容,应当制定相应的心理训练标准。对于同一项心理训练内容,训练标准应当逐年提高。

  总之,人民警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执法的效率和政府的形象,对于他们给予最大的心理关怀,发现心理问题,及时调适心理压力,使每个民警保持心理健康,对全面提高警察队伍的整体素质具有重大作用。

-中%国文秘$资源网 - 您身边免费@贴心&的文秘专家 - 欢迎访问WwW.ZgDoC

分析材料范文:警察心理压力分析材料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一篇:交通单位干部剖析材料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政府绩效管理体系分析材料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