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范文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范文鉴赏学习网站!
民主生活范文:国培日记(三)是由范文词典为您精心收集,希望这篇国培日记(三)范文可以给您带来帮助,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国培日记(三)的正文:
6国培日记(三)
国培日记之六
2011年9月15日星期四 阴有阵雨
前几天,都是在尽力的让自己不去想家,不去想学校,不去想工作。新鲜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对家的想念。可是从昨天晚上开始,这种感觉开始从心底浮出,不可遏制的占据了我每时每刻的思想。于是,所有的事物都开始映现一种家的感觉。不自觉的,乡情雨雾一般弥散在心头。
昨天,知道了雅静的电话号码,孩子们那活泼可爱的面容一下子都挤了出来。奇怪,在家里的时候老是觉得这样的工作繁琐,可现在却为单纯的听感觉到了枯燥,甚至想重回去感受那样的压力。
返回现实,继续听李老师的讲座:
表达
1、 口头语言表达:(焦作:党红英老师)
讲述性表达(讲授法)
要求:准确规范,具有科学性;
深入浅出,具有启发性;
生动形象,具有感染性;
抑扬顿挫,具有节奏性。
对话性表达
要求:针对性;间接性;启发性;层进性;期待性。
谈话法与讨论法。
2、 板书语言表达
要求:
书写规范,用语科学
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简洁明了,灵活多样
布局合理,书写适时
3、 声像语言表达
声像语言表达要借助于哪些媒体?
模型、录音、投影、幻灯、电视、CAI课件
声像语言表达的目的
事实性、情境性、原理性……
声像语言表达的优势
《找秋天》课例,要恰当的利用声像语言,是老师的一项基本功。
4、 态势语言表达
仪表、表情、眼神、手势、姿态、动作
信息理解=7%文字+38%声音+55%表情动作
温和亲切,专注自信,自然适度,和谐统一,感情充沛,精神抖擞。
行动位置要不断的变换,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势能。
(二)组织
课堂组织的主要内容:
1. 教学方式
2. 教学节奏
教学观的时代要求
发挥教学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变“教课本”为“用课本教”
改变课程的实施取向
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缔造取向
注重交往中的沟通“对话”
通过互动实现教学相长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变“死读书”为“活学习”
书本知识同生活世界交汇
理性认识同感性认识融合
——变“教知识”为“铸灵魂”
化知识为智慧,积文化为品行
——变“教案剧”为“教育诗”
精心预设与灵活变通并行不悖
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同步变革
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
1. 教学方式的控制
方法交替
师生互动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路径。
2. 教学节奏的控制
教学节奏:知识密度、授课速度、内容强度、情感共鸣度。
如何把握——根据课堂教学结构掌握节奏;设计课眼、激起高潮;注意学生反映,随时调整节奏;节奏的掌握因人因课而异。(注意课堂的时效性)
3. 课堂气氛的调整
教学情境
注意力
——打起精神,登上讲台
——精彩开场,引起注意
——方法多变,保持注意
——巧设悬念,善于诱导
4. 偶发事件的控制
教育机智
教育情境——了解与认识、理解与把握、选择与判断、处理与行动
(斯霞的讲课案例:感谢同学们给我的礼物;
《狼牙山五壮士》中对“班长斩钉截铁说”的提问;
《就义诗》“还有后人来”与“还有后来人”的区别。“我们欢迎他再背一次好不好?”
《花木兰》裹小脚的问题,的确是个问题,但到底什么时代才开始裹脚呢?作为问题去查找一下。)
课堂偶发事件处理七法——许金款(网上搜找)
二、课堂环节
课堂之魂——教师的教育思想、学生的生命成长、学科的功能定位
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
典雅型、情感型、理智型、导学型。
课后(一)反思
在反思中提高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一位名师。
反思与磨课结合
通过反思积累实践知识
通过反思提升教育智慧
(二)研究
为什么要做研究
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的需要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永葆职业生命力的需要
研究问题的来源
1. 工作实际
2. 队员有结论的怀疑
3. 学术争论中的问题
4. 再生课题
5. 各级“课题指南”
教师为什么意识不到教学中的问题?
各种提问行为类别频次统计表
做一个教研结合的教师
研究是一种态度
研究是一种境界
研究是一种生活
只有通过反思、研究,才有可能成为一名专家型的教师。
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方向
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育的重要性
人——人的未成熟、未特化,需要教育
社会——社会发展关键是人才,基础在教育
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新时期强调优先发展的新意:
科学发展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三个优先: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化安排教育发展
财政资金要优先保证教育投入
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战略目标: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教育投入保障:
什么是4%?2012年必须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
(任何教育机构不得以赢利为目的。)
为什么要强调实现4%?世界各国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重平均值的变化作为参考。最低都在4%以上。
为什么这么难实现?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过低
现行财政体制的约束
中央及地方的事权与财权不对等
“一无两有”——校校无危房,人人有课本,人人有课桌。
育人为本——根本要求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教育的本真内涵——促进人的发展
教育的终极价值——为人谋幸福
教育的内在规律——遵循人的深心发展规律
如何坚持育人为本:
在教育目的上牢固树立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理念
把“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战略主题
素质教育的特征:
基础性、全面性、发展性
素质教育的实质:
素质教育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宗旨:提高国民素质
重点: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灵魂: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素质教育的误区:
认识层面——影响升学说、条件不足论、改革无用论、区别对待论;
实践层面——形式化、简单化、极端化、庸俗化。
改革创新——强大动力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革命性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改革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主旋律
了解改革
走进改革
在改革中成长
促进公平——教育政策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教育的根本性质——公共性、公益性
民主、平等是人类社会和谐、稳定的保障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人生公平的起点(排座位的方式——过程中间的不公平、不是为了因材施教的安排;公平和效率的矛盾?政策的着力点是放在了公平上。老师们应该为学生在教育中间提供一个尽可能公平的空间)
提高质量——核心任务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教育发展:外延发展(数量)、内涵发展(质量)
教育质量标准: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
教育力量的两条线: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
人的本质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
李老师在讲课时特别注重把讲课内容和自己的身边实例结合起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虽然每一节课的信息量都很大,但是由于老师积淀的教学语言的丰厚,这些东西在我们听来,却很容易消化。即便偶有无法一时理解的,也可以在回味中悟得个中滋味。
对于教育经济学的专业性研究,使得李老师在的课堂视角始终是站在一个较高的位置,能从中国社会教育中的宏观走至微观,从一般中撮出个体,让整个教育层面清晰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是我在其他的任何形式的学习中都难以接触和感受到的。
孟彩云老师的课,借助的是形象化的语言、稍嫌夸张的肢体化语言,让我们不知不觉中融入其中;李桂荣老师讲课,更多的则是以广博的学识和个人修养、大量的新信息作为载体,引领我们不断地畅游在难以言喻的听觉和视觉享受中。两者的共同点是,让我们能在课堂上真真正正有了收获!
下午2点58分,李老师开始了新的主题讲座:
您了解学生吗?您了解孩子吗?
如何认识学生
一、关注学生作为人的人性
(一) 人性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自然性——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且作为有生命的存在物,即作为肉体组织的生命个体存在。
——人之生命本原
生存需要
身心机理
天赋潜能
对教育的启示:
任何教育活动——
都必须建立在人的生理基础上
都必须顺应人的自然生长规律
都必须满足人的自然发展需要
都必须体现社会的意志
都必然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和要求下进行
都必然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性——
人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对教育的启示:
教育不是塑造,不是灌输,而是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与发挥。
教育不是一种顺其自然的过程,而是必须承担起传授、引导,甚至矫正、规范的职责。
教育对人的能动性的尊崇与弘扬,一方面要使其感受到自身的力量、自我的价值;另一方面还要使其充分意识到外在条件强大的约束力,从而激发出更强烈的能动性。
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共性——类特性
个性——作为具体个人的独特性、差异性。
对教育的启示:
教育能够面向全体,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
教育更要面对个体,要做到因材施教。
二、关注学生作为社会个体的生存状态
儿童生存状态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社会转型对儿童生存状况的影响
家庭与社会变迁对儿童生存状况的影响:
关注城区与农村的不同文化
重视两类不同的亲自现象
过度关注——被设计的一代
缺乏关注——留守儿童(老师要给他们一些更多的成年人的关爱)
[1] [2] 下一页
6民主生活范文:国培日记(三)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一篇:在公司党支部民主生活会上的发言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三下乡日记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