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范文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范文鉴赏学习网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公文文书 > 各类文书

各类文书

关于企业转型改制对新闻学的意义

分类: 各类文书 范文词典 编辑 : 范文大全 发布 : 08-05

阅读 :377

各类文书范文:关于企业转型改制对新闻学的意义是由范文词典为您精心收集,希望这篇关于企业转型改制对新闻学的意义范文可以给您带来帮助,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关于企业转型改制对新闻学的意义的正文:

自八十年代初开始,尤其在九十年代,以企业的改型转制为标志的经济体制改革,在我国已形成以公有制为主导的混合经济。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发展最快的是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三资”企业、私营、个体经济,以及实行股份
制的乡镇企业。它们新创造的产值约占社会新增产值的80%左右;而且近三年来,非国有经济的国民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50%。随着企业转型改制的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生产经济中的作用日益重要。随着市场经济在中国的推进,政府正在逐步退出市场,利益集团多元化格局已基本形成。这些利益主体组成一个个群体,形成为社会利益集团。在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所有制变革引起的社会结构的变化,必然充分地反映在各个行业的经营运作产生重大影响。对正在走向市场、逐步实行企业经营的中国新闻业而言,这种冲击是十分巨大的,这既是压力又是机遇。

(一)有了选择的自主权,使得公费订阅逐步萎缩。中国的报纸长期依赖公费订阅,就是通过上级主管领导的行政指令,使用企事业行政经费来订阅报刊。有些企事业则作为职工福利为每位职工订报,也属公费订阅。“行政指令”和“行政经费”是公费订阅的前提,确保报纸(重要是党报)的发行旱涝保收。而现在风光不再,企事业,尤其是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独立法人,其消费行为不再受制于行政支配。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也同样支配着他们的新闻消费。为了获取信息,他们要订阅报纸,但他们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订报。由此看来,红头文件的订报指令已不具备往日的威力。即使国有企业,其效力也在减退。另一方面,行政经费在削减,报费却在猛涨,订报已是行政经费中一笔不小的开支,企事业除了为各科室订阅必须的报纸外,目前已很少再有作为福利替每位职工订报的情况。这说明:新闻产品的消费正在逐步成为纯粹的市场行为;新闻业开始面对真正意义上的“受众”;对新闻的消费,受众有充分的自主权和选择自由。这对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新闻业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多元利益集团的出现,使新闻业获得新的发展空间。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企事业开发经营的全部决策权在政府,企事业的产供销、人财物全部由国家统包。信息对于企事业来说与生产并无直接关系。多元经济结构的出现,意味着决策主体的多元化,绝大多数的企事业必须自主决策,独立经营。信息,作为任何产业的生产要素,其重要性绝不亚于资金、技术、设备和人才。按照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所述,在信息时代,信息比其他任何生产要素都重要。产业所需求的信息,不仅仅是各类市场的(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而且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不仅仅是微观的,而且还是宏观的;不仅仅是国内的,还有世界各国的。当前,中国的外贸已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36.5%,国际新闻对中国企事业来说,其重要性已不亚于国内新闻。

上述两个方面说明了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形势迫使中国的新闻媒介正在从传者为中心转向受众为中心。“读者需要论”自1956年王中教授退出之后,目前具有了真正的实践意义。那么正在逐步市场化的中国新闻业是如何应对这一史无前例变革的呢?以报业为例,以往面貌相似的各类报纸正在逐渐分化。

一大批报纸正走上通俗化道路。以晚报、都市报为代表,如上海《新民晚报》、《新闻报》,北京的《精品购物指南》,成都的《华西都市报》,以及一大批城市服务导报等。这类报纸强调新闻的软性化与实用性,主要满足的是受众消遣娱乐、日常生活方面的需要。另一类则以揭露性报道见长,以《南方周末》、《北京青年报》等为代表。以直面社会现实、反映民众疾苦、批评揭露时弊为基本内容,主要行使了传媒舆论监督的功能。

与以往主要从传播者角度出发、完全忽视受众需求的报纸相比,这些报纸的努力是有划时代意义的,它们在报业市场化、满足受众需要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它们针对的仍只是受众的部分需要。如通俗类报纸,多以受众的个人生活为诉求点。而现实批判类的报纸则重点关注在现行体制下不合理方面的个人处境。作为个体的受众始终是这两类报纸的主要诉求对象。如果从单个的新闻媒介来说,如此定位无可厚非,甚至是值得大加褒奖的。它们在目前的良好发展也充分展示了这类受众需求有着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中国新闻业好有着更广大的开拓发展空间。就报业而言,目前这两种类型的报纸远未穷尽中国的新闻市场需求。从诉求对象分析,代表各类利益集团的人或团体正在成为报纸的主要读者群之一。他们以某个或某几个利益集团的利益为基础的社会行为需要以大量丰富的信息作为参照依据,他们对报纸的信息需求正急剧增加。而以软新闻、个人生活服务为主要内容的通俗化报纸显然不能充分满足他们的需求。与此同时,大多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新闻模式的日报(其中一部分是机关报)却由于定位模糊不清而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由此我们设想,面对市场,中国报业存在着发展第三种模式的可能。它至少可以成为党报改革的一个方向。

目前党报改革面临的焦点问题是:如何在新闻与宣传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即在保持党报的思想性与指导性的同时又充分满足读者的需求。所有制
结构的变化导致的利益集团多元化格局,提供了党报向新的高度发展的社会条件。代表各种不同利益集团的读者应成为代表诉求的主要对象,它们的信息需求与作为个体的读者有所不同,这为党报改革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也即是我们倡导的第三种模式。改革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增加硬新闻。这一想法基于以上对报纸读者需求变化的分析,即在市场经济中,各个利益集团必须获得更多的信息以正确决策。目前各类报纸比较受读者欢迎的硬新闻大多为实用性服务类信息,如股市行情,交通状况,生活商品与日常消费行情等等。这主要满足的是读者个人生活需要。对于谋求集团利益的社会行为,此类硬新闻显然不能提供决策依据。从目前情况看,读者尚未满足的硬新闻需求突出表现在以下三方面。①国际新闻。随着全球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地区、行业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国际情况的变动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许多个人与团体。我国目前外贸生产总值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以上,这说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程度已非常之高,国际形势的变化必然为许多行业、机构或个人所关注。因此必须加大国际重大事件报道的数量和深度。报纸不仅应该及时、准确地传达这方面的情况,更应着力分析世界形势变动对中国的意义与实际影响。②国家政策。现在报业存在着一种误解,即党和政府的政策由媒介传播是一种宣传任务,为了让读者接受,甚至有“硬新闻软包装”之说。这种做法对大众化通俗报纸来讲或许是恰当的,但从根本上讲,硬新闻之所以能吸引读者,关键在于和他们的切身利益相关,而国家的政策中的许多都与读者利益有关,尤其是利益集团的决策者。所以,国家政策实际上是信息含量大的硬新闻,有着巨大的需求量。目前此类新闻报道的缺陷在于很少读者角度考虑,内容流于空泛,与读者需要脱节。比如此次中央银行改制、引起金融界、企业界极大关注。如能从这类读者的需要出发,对这一信息进行多层次的深度开掘,就能充分满足读者需要。③宏观经济形势。市场经济条件下,某一场、某一产品的经济报道显然已不能适应读者需求。一个企业的经营与宏观经济状况密切相关,企业经营者们除了动态经济信息之外,也需要对宏观或中观经济形势作分析与预测的报道。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经营者市场意识的提高,此种类型的新闻报道将有更大发展空间,这类非事件性的报道也是报纸所长。

信息发布需要进一步透明和公平。一个有序的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在机会平等和竞争公平原则之上。多元经济尤其需要坚持机会平等、竞争公平的原则,以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信息发布的透明和公平是这一原则的题中之义。在所有国家中,政府都是最主要的信息来源,政府的决策是企业决策最重要的信息。像银行利率、政府定价、产品价格的调整、证券市场新规则的颁布、产业结构调整的意向、重大人事变动等等,无不关系到各行各业、各企事业以致每个人的投资风险。在计划经济年代,一些重大事件总是先内部后外部,层层开会传达下来:有些文件则只发到省军级或县团级,不再往下传达。在计划经济年代,这无可厚非。但在多元经济结构的市场经济下,这样的信息发布模式显然使有些企业(主要是大公司)处于捷足先登的有利态势,而有些企业则处于明显劣势。如有些重大新闻,国外媒体已大量报道,国内受众好蒙在鼓里,必然使国内企业在与外国企业竞争中处于被动。最明显的例子是1992年初邓小ping南巡讲话,海外大大小小企业闻风而动,纷纷抢滩大陆沿海开放城市,占尽便宜。等到国内企业反应过来,已晚了一、两个月。在时间就是金钱、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市场竞争中,国内企业的损失是难以估计的。所以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凡是涉及到企事业决策的政府重大信息,都应该公开、公平地通过大众传媒公布。党、政府、军队的机密当然不在此列。

阐述新闻意义。从结构主义哲学观出发,单个的事实脱离了与其他事实的联系就丧失了任何意义,脱离了整体的局部没有存在的价值。这对新闻学有很大启发意义。传媒在报道单个事实的基础上应努力阐发新闻事实的前因后果,即新闻的意义。读者对事实的了解不限于发生了什么,还包括为什么发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一般读者受自身条件局限不可能对新闻的前因后果有清楚、深入的认识,这是传媒必须承担的责任。它应该将表面看来零散、无序的大量信息理出头绪,建立起合乎逻辑的科学联系,便于人们理清思路,趋利避害,尽可能回避风险。对于外界的任何变动,趋利避害是企业的本能反应,既然市场经济承认并保护不同的利益集团,那么,外界的变动,包括国家重大政策的调整,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形势变化,将对不同利益集团带来不同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有时企业决策者并没有意识到。请不要忘记,我国的许多企业,尤其是私营的、个体的、乡镇股份合作制企业领导人,文化程度并不高,把握时局的能力和应变能力并不强,更需要新闻媒介对重大新闻将会产生的意义(影响)作具体的阐述。这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闻指导性。可惜,我们现在这样的指导是太少太少。现在的受众是否还需要媒介的指导?回答是肯定的。读者对报纸的某些指导性新闻有时会产生反感,主要是其内容、方式脱离读者需要,而非指导性本身不合时宜。放弃指导性就等于丧失思想性,党报的权威也就无从谈起。而在目前阶段,通过传媒接受指导也是读者的切实需要,所以党报要大力加强指导性。

所有制变革对中国新闻业形成了强大冲击,同时也提供了史无前例的发展空间与机会。传媒从业者应该清醒地认识社会条件的变动对新闻业产生的影响,把握机遇,积极应对,促进中国新闻业的繁荣与发展。

各类文书范文:关于企业转型改制对新闻学的意义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一篇:关于解决收信难的提案的答复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2011年三治三提学习讨论重实效新闻通迅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