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范文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范文鉴赏学习网站!
技巧经验范文:教师经验交流材料:创新与成长是教师职业动力的源泉是由范文词典为您精心收集,希望这篇教师经验交流材料:创新与成长是教师职业动力的源泉范文可以给您带来帮助,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教师经验交流材料:创新与成长是教师职业动力的源泉的正文:
教师经验交流材料:创新与成长是教师职业动力的源泉
一、 教师职业倦怠——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
首先,我们做一个自我测试。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有没有以下的症状:1.精神疲惫,睡眠不好,体力明显透支,每天感觉对工作失去兴趣,缺乏工作激情;2.无成就感,感觉工作付出不少,但成绩不大,对事业追求失去信心;3.在工作上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对于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不愿意进行创新和尝试;4.在情绪上常常表现为焦躁不安、紧张、萎靡不振,效能感降低,猜疑、自责,甚至以一种冷漠疏远的感情对待工作。
这些都是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有这样的倦怠状况不是我们的错,因为这是一种普遍现象。一份调查显示:有轻微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86%,有中度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58.5%,有比较严重的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22.5%!职业倦怠一旦产生,人对待工作的态度、行为都会发生很大化,对工作会产生极强的破坏力。更重要的是,教师本身会产生很大的精神痛苦,比如抑郁沮丧、对自身价值的怀疑,严重影响自身的生活。有人说,教师退休后得老年痴呆的特别多。(笑话)但我们的工作,不能说伴随一生,但我们最美好最富创造力的青年时代,最成熟最能出成绩的中年黄金时代,都会在三尺讲台前度过。教育教学工作占据了我们的大半生的时间,和我们大部分的生活空间。所以我们太应该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审视和反思自己的职业与生活,反思我们的工作状态,因为这不单纯是简单的工作问题,而是关乎我们生活与生命状态的问题。当然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有很多原因是社会大环境的问题,比如枯燥单调的工作环境,单一重复的工作内容,过重的工作负荷,长期的多重精神压力等等,这些状况的改善,需要社会各个层面进行调整,有些是我们目前自身力量不能改变得。但我们可以从自身对工作与生活的态度方面,进行有益的审视与反思,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
怎样能克服这些负面的精神状态,让自己的工作能多一些愉悦和成功的体验呢?我想从我自身的一段经历谈起。
二、挑战与创新——为职业生涯注入新的活力
1993年,18岁的我,踏上了讲台,开始了自己的教学生涯。虽然缺少教学经验,却怀着对教育工作的虔诚,认真备课上课,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从教学工作一点一滴的进步中,我感受到了成长的幸福和快乐。
多年来,我承担公开课、示范课和教研课题任务,这几年是我成长和进步最快的时间,也是我最充实最幸福的几年,我从一名青涩的新手成为一名业务熟练的教师。
后来的几年,随着职业生涯的延续,我熟悉了自己的工作内容,熟悉了自己的工作对象,熟悉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青涩的敏锐逐渐退去,枯燥单调的工作,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可能和许多老师一样,工作热情减退,对新事物不再勇于尝试。一些所谓的经验,成了裹足不前的理由。我甚至开始认同了工作中的平庸。或许教学工作本身就应该是这样安静平和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但很快,我就感觉到失落。我感觉到自己的教学水平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在日新月异的教学理念,风起云涌的教学思潮中,我无所适从,甚至感到被时代的潮流所淘汰。离开了赛教课堂精益求精的打磨,学校里的校本教研也没有认真开展起来,我对自己产生了强烈的失望和沮丧,为自己的碌碌无为而苦恼,觉得很失败、很苦恼。
2012年在我校导学案开始兴起,先学后教,高效课堂等等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起,形成新一轮教研教改的热潮。既然这样的方法很有用,我们能不能试一试呢?我决定从课前导学开始尝试。
以前我也布置预习作业,但没有一定的材料,预习作业就流于形式,缺少深度探究的内容,没有可供学生探究的内容载体。往往就是看看书、画画重点,好的学生试试做例题、练习题等。更多的学生是走马观花,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读不懂,(上课老师讲都听不懂,自己看更不行。)看完也是稀里糊涂,还有很多根本就不看。其实预习从老师到学生,都没有很重视。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学生缺少有效的指导。也不好检查。虽然教材内容的呈现有一定的渐进性,一些自学能力强的优秀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掌握,但部分内容还是有一定的跨度,尤其对学困生来说,自学是有难度的。导学案的编制,能有效缩小学生知识经验基础与所学新知的距离。教师可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的基础上,在学习的知识“起点”与学习“目标”之间做更多的铺垫,缩小经验基础与知识目标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完成自学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样学生的自学活动就有了教师有效的指导,使学生的预习、自学成为现实可能,而不是流于形式。
课前导学可以对教学难点预作分散,降低课堂教学难度,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在课前对学习内容已经初步进行了消化,虽然不是所有学生对所有内容都已经全部掌握,但应该都有初步感知,对所学知识形成初步的表象。即使是教学难点,学生不一定掌握,甚至部分学生还稀里糊涂,但学生有困惑,就有探究的动力,“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课前导学为学生学习心理,创造了积极的因素,形成了有利的心理定势。就是一种很积极投入的状态,因为他有困惑需要解决。
就这样,我开始坚持摸索着,进行尝试。因为我们学校一级有7个班,7个数学老师,采用集体备课,但是每一节课不一定适合我班的班情,所以每节课都要自己根据本班的情况编写导学案。工作量是增加了。但我在开始一个月后,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大部分学生很喜欢课前自学,课堂展示交流。优秀生总愿意觉得这是我自己学习的效果,我能行。困难一点的学生,能提前从导学案上获得更多的启示和帮助,能提前有所感知和准备,也觉得数学不是那么难,对数学不是那么怕了。因为没有现成的资料可以参考,所以每一篇导学案都比较费脑子。坚持最低起点,要让最差的学生看了能有所理解,对知识的理解过程,要做大量的铺垫。比如,平方差公式,提供给他们很多计算式,先计算,再观察,采取“开天窗”的形式,帮助他们总结发现规律。这些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这时候我也开始寻课前导学的理论支持。掌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掌握学习是以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为代表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法。掌握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最佳教学和足够时间条件下掌握学习材料的一种学习方式。其核心思想是:只要提供最佳的教学并给以足够的时间,多数学习者都能获得优良的学习成绩,都能够学好。他认为只要提供最佳的教学条件和足够的学习时间,绝大多数学生会掌握学习任务,获得良好成绩。研究证实,学生学完一个设计良好的学习单元后,根据客观评定,约60—75%的人显然能够掌握;其余的学生中大多数人经过再学习该单元的全部内容或部分内容,也能顺利通过考核,只有少数几个人也许需要插入补充材料,然后再回过去学习该单元才能过关,因此采用掌握学习这一方式学习,多数学生都可以得到优良成绩。
我也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和反思。班级授课制中传统教学法导致的“一刀切”,是造成学困生的主要原因。由于班级授课制和传统教学方法的种种限制,比如,时间(统一授课时间45分钟)、空间(统一在教室或其他场地)、信息量(统一的信息强度刺激),使学习模式单一化,无法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样性学习需求。因此,造成许多学生学习困难,学习效果不佳。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有这样的感受,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接受能力和速度快慢是有差别的,比如,有的孩子只听一遍例题就可以理解,有的孩子就需要两遍、甚至三遍。但这不是质上的差异,只是量上的差异。是需要的时间的多少和信息刺激的强度的大小有差异。有的孩子总是学得快一些,有的就会慢一些。有许多学困生,实际并不“困”,只是因为慢一些,需要的时间比40分钟多一些,却成了掉队的孩子。如果没有课后的及时查漏补缺,就出现了知识漏洞,日积月累,欠债越来越多,成绩越来越差,被贴上差生的标签,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成为这种“一刀切”教学模式的牺牲品。其实,这些孩子并不需要太多,只是需要比别人多一点点时间,多一次信息刺激,多一点知识理解内化,自主建构的时间。
课前导学的最大受益者,应该就是一大批学困生。无论是从时间、空间还是环境、心理状态等方面都对学困生是有益的。孩子不必再受课堂上的时间限制,不必因为自己理解的慢,而有焦虑和不安。其实,我们留心注意一下,课堂上孩子们的学习状态。那些能跟上的孩子,总是信心百倍,眼睛发亮,时刻能跟着课堂的节奏。动手的时候,她能很快操作完成,讨论的时候,他们能侃侃而谈,有争议的时候,坚持自己的观点,需要独立思考的时候,她能不受外界影响。她是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上的,这种学习让她满足、有成就感。从而感觉很有意义。而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他们总是感觉到无所适从,动手操作时,可能还没有搞清楚要求时,别人已经完成了,讨论时,总是角落里一个安静的倾听者。从不主动发言。这些孩子,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的小女孩,让人心痛。她的眼神很少与你交流,她与你对视时,总是躲躲闪闪,没有自信的。我们何不将课堂要进行的活动、要学习的内容,提前提供给孩子,让他们提前准备,在课堂上,也给他们一些成功的体验呢?(有一个女孩,叫赵聪。我带她一年,从来没有举手发言过。在进行多边形内角和一课学习时,我给他们提供了很丰富的材料,第一步,先探讨过多边形一个顶点所有的对角线能把这个多边形分割成多少个三角形。不厌其烦。从四边形一直画到八边形。害怕他们看不懂,还给前面画一个例图。课堂交流的时候,这个孩子就入学第一次在数学课堂上举手了。她说完自己的观点以后,我说,我猜你昨天预习一定很认真。孩子第一次在课堂上笑了。从那以后,孩子学习真的不一样了。没有什么比成功的体验能让孩子更有信心的了。
教学模式的改变,势必会引起学习方法的改变。学生需要更多展示的平台和机会。从传统教学的师生对话,逐渐到学生的合作探究、交流。每一天都有不同的惊喜带给我。出现最多的就是学习困难生,在你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时候,给你惊喜。记得教学因式分解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提前发的导学案对方法揭示得很清楚,所以认真预习的学生,基本都掌握了。所以当我说,谁来展示一下第一题的解题过程时,罗伟毅第一个举手了,而且上来之后做对了。这是这个孩子入学三年来,第一次主动举手展示。那天我特别高兴,全班的学生都为她高兴。我说,怎么表达你们对她的进步的祝贺和赞赏?学生们一起鼓起掌来。
在这个过程中,我的业务能力也有了新的提高。比如开始做导学案是手抄版。也想做电子版。但几何图形,函数图象不好做。记得在用word编辑时,插入图形以后,要么图形散了架,零零碎碎满面乱飞,要么文字全乱了套。一篇导学案做了两天都没完成。前两年都是手写的。在今年暑假的培训中,学到了几何画板的用法,就去下载了这个软件,自己逐渐摸索学习,每一次发现一个新功能,心里都特别高兴。这时候也体会到,学生学习的成功。这个软件作图非常方便。从今年开始,全部用电子版。
几年里,开始时也没有特别见效果。学校同事开玩笑说,你要给校长赔纸了。因为差不多每天都有,一次七十份,几年下来浪费学校不少纸张。但在上学期,也就是坚持了整整两年的时候,学生考试各科成绩中,数学首次名列第一,超过了语文。新学年,开学第一天,我对学生说,成绩源于你们的努力,源于你们对数学的热爱和兴趣,我会继续陪伴和帮助你们,直至你们成功。
三、让工作成为一种幸福
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有情感有思想的人,我们不能只忍受工作对象带来的负面影响,每天都和学生生气。我们要充分挖掘其中的积极因素,让他们的青春气息感染我们,让他们的生命活力快乐我们。与学生进行情感与思想的交流,让数学不再是沉闷没有情感和生命的符号,成为交流情感与思想的工具,进行价值观教育的载体。我经常告诉他们我因为他们的什么做法很生气,我又因为他们的什么表现很快乐,我因为你做了什么要对你进行怎样的惩罚。我从不掩饰自己的感情。其实我有时候更多的时候不是告诉他们我生气了,而是告诉他们,你们让我伤心了。我要让孩子们知道,我对他们,不仅仅是用嘴巴去说,用手去写,我对他们是用了心。而平时的生气,都是装出来的,我没有因为哪个学生真正生过气。想想我们,也有过蒙昧的青春,他们还都只是孩子。这样的课堂因为情感交流而生动,这样的课堂因为充满人性化而很和谐。我的一个学生在一篇作文中写道,眼角下弯,嘴角上扬,这就是我的数学老师。
最后我要说一个故事。有一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应邀来我国讲学。一些企业管理者听完后感觉有些失望。就问他,您讲的那些内容,我们差不多都知道,但我们的差距为什么会那么大呢?” 杰克﹒韦尔奇回答:“因为你们仅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愿我们越来愈多的老师能行动起来,不断学习、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使一成不变简单重复的工作成为创新与成长的乐园,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孩子们带来的快乐和教学工作带来的幸福,成就自己的人生价值。
技巧经验范文:教师经验交流材料:创新与成长是教师职业动力的源泉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一篇: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宣传实施方案技巧经验范文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学校目标管理经验交流材料技巧经验范文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