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范文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范文鉴赏学习网站!
工作汇报范文:特岗教师上岗培训报告:在奉献教育的过程中成长是由范文词典为您精心收集,希望这篇特岗教师上岗培训报告:在奉献教育的过程中成长范文可以给您带来帮助,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特岗教师上岗培训报告:在奉献教育的过程中成长的正文:
1特岗教师上岗培训报告:在奉献教育的过程中成长
各位即将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同学们,老师们,年轻的朋友们,你们好!
首先,我要祝贺大家,顺利通过了一些考试考核,成功的成为了一名即将在三台县从事教育工作的特岗教师。据我了解,特岗身份三年期间,只要能认真履行教师岗位职责,在师德表现上没有大的过错,都是能从特岗教师身份转为正式教师的。也就是说,只要你自己愿意,三年后,你就能成为一名正式教师,终生从事教育这份光荣而崇高的工作了。
进修校的领导安排我来给大家讲半天,我感觉到非常荣幸,但我想了很久都不好确定我要讲的主题。想想自己从教二十一年,不算长,但也不短了。在这二十一年间,我做过村小教师,小学副校长,从1995年开始先后在县内的三个初中校和一个农村高中校作过十多年校长,今年五月又从观桥中学校长岗位上调到三台中学任副校长。我教过小学的所有学科,初中的语文、历史、地理和高中的历史。二十多年的农村教育工作经历,使我对农村教育有着太多的体验和感受,回想起来,觉得很多历历在目的往事,很多工作中的成功和挫折,矛盾与困惑,包括曾经流过的泪水,都是自己教育人生的宝贵财富,或许对刚参加工作的年轻老师们,会有一些启发和帮助。如果说要给我今天的报告取一个题目,我想把它叫作:《在奉献教育的过程中成长》。这个题目有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感觉自己这二十一年来,从一个偏远山村小学教师到现在的一所国家级重点高中副校长,正是在不断的奉献于三台县农村教育事业的过程中渐渐成长起来的;二是希望我们在座的一百八十名即将走上教育岗位的新老师们,在今后的工作生涯中,也能在不断的奉献于农村教育的过程中,快快成长起来,十年,二十年后,你们能成长为我县教育事业的中坚和骨干力量。那时,我都快要退休了,坐在这里培训新教师的作报告的,就是你们在座的各位了。
上篇:走近教育,认识教育
首先,我想说说我今天报告的这个题目——在奉献教育的过程中成长。这个题目看起来很平凡,很普通,普通得跟其它那些空洞的说教式的大口号一样,甚至让人感觉到有些虚假。是啊,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物质化功利化太过浓重的当今社会,假惺惺的谈什么奉献,唱什么高调?奉献教育,教育是什么,教育不就是我们养家糊口的一份职业吗?成长,教师能怎么成长?升不了大官,发不了大财,怎么算是成长?这些都是在座各位年轻朋友们或许会质问我的问题。但是,我要告诉大家,“在奉献教育的过程中成长”是我从教二十一年来真切的体会,随着从教的时间越长,对教育这份工作既热爱又痛苦的体会越深,我越是认识到:我,和我的很多同事们,正是在不断的奉献于教育事业的过程中,成长起来了。所以,请相信,我说这句话,不是空谈,不是高调,不是为了完成培训任务而进行的道德说教。我想,在座各位即将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年轻朋友们,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育生涯后,也一定会有人能真正的感受到我现在的感受,那就是:自己在奉献教育的过程中成长了。到那时,如果在座各位中,还能有一个人能记得起我今天所作的这个报告,能在心里说:嗯,二十年前,那个年纪不大却头发花白的王校长说的“在奉献教育的过程中成长”,这句话,我也体会到了。那么,我今天的报告,就算是没有白做了。
围绕这个题目,我想让大家来初步了解和认识一下我们即将从事的工作。
一、教育的真谛值得我们终生去探索
我们大家即将从事的工作,就是教育工作,我们要做好教育这份工作,就一定要去认识教育,理解教育,探究教育到底是什么。当然,要弄懂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也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教育是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用一生来思考和实践的命题。
有的人,教了一辈子书,搞了一辈子教育,都无法弄明白,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这个很正常。我主要想说的是,还有一种可悲的现象是:有那么一些人,教了一辈子书,根本就没去想过“教育是什么”这个问题,因为他觉得这个问题是一个不值得去想的问题,或者是他觉得根本就不存在这个问题。这就决定了他只能成为一个平凡得没有一丝色彩和个性、麻木得没有一丝痛苦和困惑的“教书匠”。当然这样的老师他也会有很多痛苦和烦恼,他的痛苦烦恼是学生越来越不好管教,家长越来越不好对付,这次考试运气不好分数又比别班低,今年奖金又比别人少拿了几十块。
刚从师范毕业的时候,我也曾踌躇满志的以为,自己学了那么些文化知识,还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课程,考试的时候,都能考八九十分,自己已经懂得了教育。但后来在工作的过程中,才发现自己有越来越多的困惑,我用了二十年时间来理解“教育”这两个字,但直到现在,都还是如雾里看花,感觉有一点点明白,又有一点点迷惑。我想,已经过去的二十年,我虽然在不断的实践和思考,可能也只零星的看到了教育的一些真面目,到六十岁退休,我还有二十年时间,穷尽这后二十年,我或许也无法窥尽教育的真谛。但是,随着我的教育实践、学习和思考,它将在我的眼前,越来越明白,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接近它的本质和真实。
说到这里,即将走上教育岗位的年轻朋友们或许会害怕了,你把教育说得这么深奥,这么玄乎乎的,是不是故作神秘吓唬我们,你让我们怎么去搞即将开始的教育工作?是的,教育的确是一门十分高深的艺术,因为它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大家知道,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动物,人的大脑、智慧、心灵、身体都是奥妙无穷的。大家也知道宇宙是无穷大的,但是,有哲学家说,一个人就是一个宇宙,可想而知,人是多么复杂而奥妙的。而我们的教育,恰恰就是塑造和培育这最复杂的动物的工作。所以,穷尽一生也不能窥尽教育的真谛,是很正常的。如果说谁已经百分之八十的懂得教育的真谛了,我们认为他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教育家了。孔子达到了,所以他是伟大的教育家,但此时的教育已非彼时的教育,21世纪的学生已不是春秋时期的书生了,把孔子弄到现在来搞教育,他一样会有很多困惑和矛盾。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也达到了,他是我最佩服的一个外国大教育家,但把他先生放到现时的中国来搞教育,他一样会有很多教育困惑。正是因为如此,教育这个工作才充满着挑战性、发展性,才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实践它,思考它,探索它。我今天要给各位年轻的朋友们提的第一个希望,就是希望大家几天后走上教育工作岗位,一定要带着思考的头脑和观察的眼光去工作,在今后漫长的教育生涯中,要不停的思索一个问题:教育到底是什么,我们怎么来搞教育。我相信,在你们当中,一定会有人在这个问题的思考上有所成就,若干年后,成为教育家型的教师。
二、什么是教育
说了这些,大家可能有些明白了,教育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今天没法回答大家,你们不能、也不必急于搞懂它。我们必须用一生的教育实践和思考去探索它体会它,任何教育家任何伟人的一句两句话或一本两本书,都不能成为回答教育是什么的最佳答案。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一点我对教育的粗浅认识和理解,以便帮助大家去初步认识和了解我们即将从事的教育工作:
教育它包括了教育者,教育对象(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方法,教育环境等方面的因素。要理解教育是什么,就要从这些教育的要素去认识和理解它。只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了教育的这些要素,树立了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形成了正确的学校观、教育观,才可能把握教育的规律,进行更加有效的教育活动,取得更大的教育成果。
教育,它不仅仅是指学校的教育,还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广义来讲,凡是对人的认识、思想、知识、行为产生影响的都属于教育。教育还有正面教育和负面教育。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是最重要、最深刻、最系统。当然,现在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家庭和社会对人的成长的影响也是越来越深刻了。
为了让大家更加深刻的认识教育的属性,在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广义的教育。广义来讲,一百万年以前,当猿猴从树上下来,人类社会开始的那一刻起,人类的教育就开始了。人类的教育活动,同人类的历史一样长。教育,是人类社会的属性。
通常人们容易清楚看到的教育现象,是较老的人把他们的经验、知识和技能,传授下一代。但这不是教育的严密的定义。在我看来,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积极的正面的相互影响。强调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事而不一定的年长的教育年幼的,水平高的教育水平低的,知识多教育知识少的,是因为很多情况下会是年幼的、水平低的、知识少的,用他们的行为或语言,积极地正面地影响了包括年长的、水平高的、知识多的周围的人;强调相互“影响”而回避了“引导”这个概念,是因为最广义的教育在实施的时候,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不一定意识到他们的行为的教育价值。在公交车上,一位老人站起身来给一位刚上车的孕妇让座位,他并没有意识到他的行为是在教育谁,但马上就有几位中年人给这个老人让座位,而坐着的年轻人都不约而同地低下了头。后者也没有意识到他们是在“受教育”。但人类的教育行为,就在这公交车上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再举一个发生在公交车上的事。一个一年级小学生把座位让给了一个看似满腹经纶的老者,老者向小朋友衷心表示了感谢,并出乎意外地向小朋友鞠了一躬,但他自己却没有坐,而是让给了和他站在一起的上了中学的孙女。那个小学生满脸疑惑,站在那里很委屈。此时另一位老人站了起来,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了那个首先让座的小学生,并当场表扬小学生说:“你做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但有人却做不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学校教育并不是教育的全部,所以,中国没有诺贝尔奖,板子不能光打在学校教育上;学生出现了违法犯罪,责任不只在学校教育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对于人的成长也十分重要!
学校教育,不光是老师在教育学生,学生也在教育着老师,老师与老师之间在相互的教育着,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相互的教育着。我们的言行,是对周围的人(学生、同事、包括不相识的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还是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关于学校教育,我简单提一下教育的两个主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其它的教育方法手段,教育内容等,是大家在工作的实践中去进行长期探索和学习的问题。
教育者:狭义来讲,是指我们教师,是对受教育者施以教育影响的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自己的思想、品德、知识、能力,运用多种手段,对新一代进行系统的教育,促进新一代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广义来说,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师”。以我对教师这个角色的认识和理解,有两点要特别告诉大家:一、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要让学生亲近、信任、尊敬,这是做好教师的前提。二、教师本身是一本活的教材,身教重于言教。
教育对象,我们的学生,大家一定要记住一点,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是有感情,有爱憎,有思想,有个性的人。提醒大家两点,一不能纯粹把学生当成管教的对象,教育重在育而不在管,教育与警察不同,教育的成功绝不是抓出一个小偷,它还有比抓小偷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用情感改变一个孩子的心灵。;二不能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以为我们给他灌输什么他就接受什么,学生所能真正接受的任何影响,都不是谁强行的灌输进入他的头脑的,任何外在的影响都必须内化为他自身的认同和体验,才会产生效果的。
综合起来看,教育是一种影响,一种积极的影响,一种对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及自身的积极的影响。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即教会其自我反思自我管理的生存、发展和创造的能力。作为教育工作者,弄清楚什么是教育这个问题,对于认清教育的本质、明确自己的职能和职责、找准前进的方向是大有好处的。这并非什么咬文嚼字、钻牛角尖。因为没有理性的自觉,是不可能在实践中做个自觉而清醒的教育者的。
三、教育是值得我们敬仰、热爱和奉献的工作。
1、敬仰教育:
我们搞教育的人对教育要有宗教信徒式的敬仰。我们唯有从内心里认识到我们所从事的工作的重要、神圣,我们才会去敬仰它、热爱它、甘心安贫乐道的去奉献于它。
过去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员,那是古时候工种不多,才三百六十多。现代社会,随着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工作和种类也越来越多,我敢肯定已经远远超过三千六百行了。但是像教育工作这样能给他人给社会带来巨大影响的并不多。我们是通过影响一代一代的人从而影响这个世界,这种价值不仔细深入的去体会是不会有深刻的认同的。因为,人们很难发觉,甚至连身处其中正在从事着教育活动的你,都很难发觉,你的一句话,你的一个动作,你的某一次批评,你的某一次赞扬,你无意中某次对学生座位的调动等等,所有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教育细节,对某个孩子的成长,甚至他的一生,会产生什么影响。或许,你会造就一个爱迪生,或许,你就会扼杀一个爱迪生。你想想,你造就了一个爱迪生,就影响到全世界都用电灯来照明了;而你稍不留神把一个有成为“爱迪生”的潜质的学生扼杀了,全世界说不定都还在用桐油煤油灯呢!有这样一则故事,就是说明教育和教师的重要性的:
十九层地狱的一个故事
一个蒙古大夫治好了很多人的病,但同时也治死了几个人。治死的几个人死而不甘,到阴曹地府时向阎王爷告状,说他们是被蒙古大夫害死的。阎王爷就将蒙古大夫下到了十八层地狱。
蒙古大夫在阎王面前连呼冤枉,说自己治好了很多人,只治死了几个人,就要打下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翻身,阎王爷做法失去公允。
到了地狱后,仍然又哭又闹,又喊又叫,又蹦又跳,结果从脚底下传来了声音,叫他不要再闹了。大夫听了一惊,因为他知道地狱只有十八层,而且第十八层最为凄惨,是在阳间犯下最为人耻恨,罄竹难书的恶事。
脚底下怎么会有声音呢?一问才知是自己的老师,就问老师是如何下得十九层地狱的。老师说:“你手里还有几条人命,我一条命也没有,只是教了你这样的学生,贻害社会,祸害他人,阎王就将我打下了十九层地狱。”
这个故事也许只是杜撰的,但它却告诉我们,教师的工作对于人类是多么重要!“庸医害死的是人命,而庸师却断了人的慧根,让人承受一世的苦痛与煎熬。庸师比庸医更可怕。”所以,庸医下十八层地狱,而庸师要下到十九层地狱。呵呵,即将走上教育岗位的年轻朋友们,不要误人子弟哈,那是要下十九层地狱的。
还有一个十九层地狱的故事,这里也一并讲给大家,大家今后可以用来教育你的学生。
从前,很久很久以前,也就是还没有你们以前。有一“名”医生,治疗一个驼背病人,由于贪图丰厚的医疗费,使用“门板正背”法,结果害人性命,被阎王打入第十八层地狱。
他不服,认为阎王惩罚过重,喊冤不止。一天,正喊其冤,突然听到脚底下有人抱怨说:“老兄,能不能安静点,你打搅我思过了。”他很是吃惊,第十八层地狱不就是最底层了吗,怎么下面还有人呢?他好奇地问:“你犯了什么罪?你的罪难道比我的还要重吗?”下面的人长叹一声说:“你真是贵人多忘事,我是你的同学、同桌啊!上课你不认真听讲,很多知识你都不知道。你知道吗,人有两条命,一是性命,二是慧命,害人性命只伤肉体,损害慧命毁掉的可是灵魂和前程啊!阎王说我生前上课老对你说话,课后又带你上网吧打游戏,严重影响了你的学习,毁掉了你的慧命。如果你不贪婪,不伤人性命的话,我这一不易被觉察的罪恶,也就不会暴露,我就不会来到这该死的第十九层地狱,应该喊冤的是我啊!。”
呵呵,小心啊!我的先生们、女士们。正在讲话影响同桌听讲,要伤及同学慧命,也要下十九层地狱的!
2、热爱教育:
通过上面介绍的一些关于教育的话题,可能大家对教育也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教育就是这样,是值得我们一生去思考、去学习、去实践的工作;教育就是这样,是一个用智慧点亮智慧,用心灵撞击心灵的工作;它不仅对人类、对社会产生着其它行业不可比拟的作用和影响,它同时也是一份能给自己带来幸福的工作。正因为如此,教育工作才成为了一个让热爱它的人乐此不疲,欲罢不能,充满乐趣和意义的工作。我敢说,三千六百行也好,三万六千行也好,没有哪一种工作,能够像教育一样,在造福他人贡献社会的同时,也能让教育者本身感受到幸福。或许大家不会相信,因为大家听到的关于教育工作的信息,多数都是:教师工作辛苦,学生难教,教师待遇低,工作条件差等等。现在社会上还有一种声音,那是把教育工作说成是炼狱般的恐怖,有个别人说起教育好像是天下最倒霉的工作。有这么一首顺口溜就是这样形容的:“教书育人终日疲惫,学生告状回回都对,工资不高还要交税。从早到晚比牛还累,一日三餐时间不对。一时一刻不敢离位,下班不休还要开会。迎接检查让人崩溃,天天学习不懂社会。晋升职称回回被退,抛家舍业愧对长辈。囊中羞涩见人惭愧。百姓还说我们受贿,青春年华如此狼狈”。这里面也的确道出了当今教师工作的一些困惑和痛苦。但是,难道其它工作就真的很轻松很幸福待遇又很高吗?有,但肯定很少。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种职业,都有它阳光和阴冷的两面,我们当教师绝不能只看到自己痛苦的一面,只看到别人光鲜的一面,这样的话,工作没把你苦死,内心的不平衡的痛苦,也会让你的生活和工作蒙上厚厚的灰色。
前面那个最先用来形容教师工作的顺口溜,后来被很多职业的人都改编来形容自己职业的痛苦了,下面随便举两种版本:
医生:“满腔热血把医学会,当了医生吃苦受罪,急难险重必须到位,病房门诊终日疲惫,从早到晚比牛还累,一日三餐时间不对,逢年过节值班应对,一时一刻不敢离位,周末不休还要开会,迎接检查让人崩溃,天天学习不懂社会,病人告状回回都对,工资不高还要交税,晋升职称回回被退”。
军人:满腔热血投身部队,穿着军装吃苦受累,一时一刻不敢离位,抛家舍业愧对长辈,老婆孩子跟着受罪,有用本事都没学会,转业地方备受挤兑,囊中羞涩见人惭愧,吃亏后悔已经白费,青春年华如此狼狈,流血流汗还得流泪,兔死鸟尽千古遗训。
由此印证了我刚才所说的,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种职业,都有它光鲜和痛苦的两面,而我们往往看到的只是自己痛苦的一面,和别人光鲜的一面。我听到有的老师爱说这样一句话:建筑工地上打小工都要挣一百元一天,我们还不如打小工的。我嘴上没说什么,只是心里在想,我们只看到打小工用不了多少知识,只要卖力气就行,劳动太简单了,但我们根本没有看到别人汗流浃背满身尘土的时候,没有看到别人一天工作多少时间。我们在教室上课,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时,不能体会别人在炎炎烈日或风霜雪雨下感受,也根本没有想过,虽然那每天一百元钱好像挣得很轻松,但自己愿不愿意去挣那一百元一天呢?最近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里,每天都有一个专题新闻,叫“走基层”,其中的“劳动者之歌”做得很好,我认为是这么多年来央视新闻节目做得最好的一件。每天对某一行业的最底层最普通劳动者的报道,很有意义,很有利于我们了解当今社会上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艰辛。我每次看到这个节目,都由衷的感受到,这个社会上不光是我自己辛苦,不只是我在作贡献,还有更多更多的人,比我更辛苦,比我对社会的贡献更大,我们这个社会,离不开教师,也离不开那些各行各业最普通的劳动者!我建议大家也去看看这个新闻节目。
我们教师的工作,每天面对的是鲜活的、有思想的、有感情的、变化着的、不同个性的学生。我们的教育工作永远没有银行职员数钱、车间工人制作零件操作机床那样的单调枯燥,也没有医生诊病那样每天面对的呻吟和病容,也没有公务员那样的等级规矩和心术权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是能让我们感受到工作的幸福和乐趣、体会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工作。当你所教的学生取得好成绩的时候;当你带的班级一天天发生可喜变化的时候;当你陪伴着这些可爱的孩子一起成长,看着他们从一年级的小不点长成六年级的大孩子的时候;当教师节那天你的讲桌上突然出现一张贺卡一束鲜花的时候;当你的学生卓有成就回来看你的时候;当你的耐心和智慧让一个濒临失足的学生浪子回头的时候……你都会强烈的感受到这种成功和幸福,这是一种超越物质和时空的幸福!我们的工作是崇高的、有价值的,不是别人认为我们崇高,不需要别人给我们头戴什么耀眼的光环,而是我们自己从内心感受到我们所从事的这份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在改变人,我们通过改变人而改变社会,我们为家庭为社会培养出一个优秀人才,或者说为其日后成为优秀人才奠定了我们所在阶段应有基础,或者说挽救了一个人挽救了一个家庭,这在某种程度说来,是会胜过某企业家创造的百万利润的。我坚信教育的功能和价值就在于此,我坚信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是这样一份伟大的工作。所以我说,你们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幸福人生和价值人生的可能,我为你们高兴。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告诉大家一个道理:要做好教育这份工作,首先要热爱这个工作,最好是陶醉于这个工作中,把工作当成创造,当成享受。不光是教育,做任何工作,要有所成就,都得有一个前提,就是热爱这个工作,热爱到痴迷的程度,你不想取得成绩都不可能,你不想成为一个名教师都做不到。下面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三个石匠分别在凿着一块石头,有人分别问他们在做什么。第一个石匠说:“我在干活,等着太阳落山就回家。”说着是一脸无奈的表情。第二个石匠说:“我在做工,为了赚一些钱维持家庭的生活。”说话的时候充满着对家庭幸福生活的向往。第三个石匠说:“我在创造着一件艺术品。”说话时不停地抚摩着自己的作品,很陶醉的样子。
我们教师的工作也有类似的三种状态。有的老师一上班就觉得很烦恼,因为他们又将遇到使自己心烦的学生了,他们每天上班的同时,总盼望着下班铃声的打响,总想着尽快摆脱学生的纠缠。有的老师在上班走进校门的时候,就想着一个月下来也有一二千元的工资呢,因此他们心甘情愿地完成着学校布置的一切教育教学工作。有的老师就把自己的工作看作是一种快乐,因为教书育人是一门艺术,在自己的不断探索中,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时实践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能感受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同样做一件事情,心态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内心感受。希望大家都能像第三个石匠那样,将自己的工作看作是一种对社会对家庭对学生有价值的创造活动,看作是人生的乐趣。
如果教师能像第三位石匠那样对待自己的工作,我们会比他更加快乐。首先,我们的工作对象和石匠的工作对象是迥然不同的。石匠的工作对象是冰冷坚硬不会活动不会说话的大石块,他在工作的时候,只能将自己的感情和构思“一相情愿”地投入到石块之上。虽然创作的艺术品也能“说话”,但这只是石匠的想象而已。我们教师的工作对象可是活生生充满活力的一个个生命,而且他们本身就有着不同的思想。我们的工作是多么有声有色。你对他倾注感情,他会以更加纯真和浓厚的感情加以回报;你将你的构思用于学生,不同的学生会给你不同的惊喜。因为创作对象的不同,我们的创作过程就比石匠的创作过程更为丰富多彩,更加充满人文气息。
其次,我们教师的作品和石匠的作品也是不同的。石匠创作的艺术品只能供人欣赏,给人以美的愉悦。我们教师的“作品”不仅能给人美的愉悦,这些“作品”本身还能创造出更多的东西,甚至能更好地改造这个世界呢。我们的作品具有无限的“再生性”。看,我们的“作品”比石匠的作品更能看到我们人生的价值。
再次,我们在创造“作品”过程中自我的发展和石匠的自我发展也是不同的。石匠在创作过程中提高的更多是创作的技艺。我们在创作“作品”的时候,不仅能提高自我的创作技艺,还能使自己的人格更为完善,灵魂更加高尚,知识更加丰富,并且能与时俱进,一直走在时代的前列。 我们教师的工作比石匠快乐多了!
3、奉献教育
当然,不可否认,教育工作是一个需要奉献的工作。你既然下定决心走上了教师这个岗位,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并且如果准备终生从教的话,就请你从此把升官发财的念头丢掉,丢得越远越好,丢到你今后几十年再也看不见找不到的外星球去。不光是在中国当教师你不要想发财,就是在美国去当教师,你也不能发财,因为美国教师、日本教师、香港教师,都只能算是社会上中等收入阶层,都一样当不了富翁发不了大财。而现在我们的教师,在三台这个地方来说,整体收入也能算得上是个中等阶层了,在三台这个地方生活,也还算是比较滋润了。但是,肯定的说在三台是算不了富人的。如果我们当了教师,还在做着升官发财梦,那我要告诉你,趁着年轻,早点离开教育,不然“升不了官发不了财”的痛苦会伴随着你的工作和生活。为什么早点离开教育,因为你从事教育十年二十年后,你就只教得来书做不来其它工作了,那时想离开已经晚了,而心中的升官发财梦还没有灭,无法用心教育,自己痛苦,也误人子弟。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对社会的付出,对一个人或者说一代人的影响,远远大于他所获得的报酬,他创造的是无法计算的社会价值,得到的却是每月有限的薪酬,这就是一种奉献。所以我认为,优秀的教师他每月挣几千几万,都不算多。当然,任何国家,都无法把教师的待遇设定到我们想像的那么高。事实上,不光教师,还有很多很多人们,他们都在奉献,比如袁隆平,他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与他得到的回报能相当吗?当然也有少数教师,就是个别误人子弟的庸师,我觉得他每月挣两千元,都太高了,不值。
做教师,做一个幸福教师,就是要坚定的相信:锦衣玉食,名宅豪车,那与我无关,想都不去想,看都不去看。这样的信念越坚定,你今后的教育工作和生活就越幸福,你的教育生涯就越会取得更大的成就,这就安贫乐道的意思。只有安贫,才会安心,只有安心,才会乐道,只有乐道,才会得道,只有得道,才会幸福。相反,你会不安心教育,看到别人的名车豪宅你会痛苦,会抱怨,会骂娘,你会感觉不到工作的乐趣,学生的可爱。你甚至会犯下错误:比如放下本职工作去搞第二职业,去多收乱收学生的费用,去索要家长的宴请和财物。
事实上,什么是幸福?按照我的理解,一日三餐山珍海味,一年四季锦衣华服,出则名车,入则豪宅,他已经体会不到享受山珍海味和名宅豪车的幸福了。最好最真的幸福不在达官显贵和富豪名流,而在普通老百姓中。我们做教师,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纯真活泼的学生,有融洽和谐的同事,有不高但稳定的收入,有学生和家长的尊重,有工作中的小小成就,偶尔吃一回山珍海味,偶尔住一回星级宾馆,这才真正的体会到幸福的滋味。
下篇:在奉献教育的过程中成长。
教育是一个伟大的工作,同时也是一个平凡的工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过了一年又一年,送走学生一批又一批。有一个比喻很帖切:教师就是摆渡人,把一批又一批人送到想要到达的彼岸,而我们却孜孜不倦的坚守在那宽阔的河面上。这样的人生,看起来是很单调很乏味的。的确,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如果我们自己不加强学习,不调整心态,不保持理想和追求,只满足于做一个“教书匠”挣工资养家糊口,教了多年书,也只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总是用刚当教师那两年的“旧船票”去登上已经在不断变化的新“客船”,结果只能是“涛声依旧”了。如果这样,这份工作是很容易让人意志消磨,激情丧失,理想湮灭,出现严重的职业倦怠,然后就变得平庸麻木,灯枯油尽,真的就成了一根蜡烛,并且是一根质量不好的蜡烛,燃烧完了自己,却并没有很好的照亮别人。这样的教育人生真是可悲可惜,根本谈不上在奉献教育中成长了。
我希望我们教师不要去做“燃尽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式的教师,而要做照亮他人的同时,自己也不断积聚能量的太阳式的教师。为此,我要结合我自己的一些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给大家一些建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把艰苦的环境当作对自己的磨砺。
在座各位同学们都是要到县内的镇乡农村学校去从事初中或小学教育工作的。你们刚从高楼林立、霓红闪烁的大城市的大学校园里走出来,投身到偏远乡村的小学校里。环境的改变会让你有一个很大心理落差,你或许会觉得你将要去工作的学校条件太差,环境太不理想,交通、生活都不方便。这是必然的。但是你绝不能让艰苦的环境和不如意的现实浇灭了你理想的火花和工作的激情。要把艰苦的环境和现实的困难当成一块磨刀石,而你自己就是一把刀,这块磨刀石越硬,就越会把你这把刀磨得更锋利。况且,你们下去,基本上不会被安排在村小,因为现在村小已经很少很少了,通过这两年的灾后重建,大多数学校的办学条件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比起我当年刚参加工作,那已经是在天上了。我有时在想,二十一年前我刚毕业的时候,如果就分在县城条件好的学校,我可能不一定会有今天的工作成绩。
1990年7月,19岁的我中师毕业,也就相当于现在的高中毕业,被教育局分配到中新镇小学工作。当时中师就是面向农村小学培养师资,中师毕业是要包分配的,很多像我一样来自偏远农村贫穷家庭的孩子,初中毕业后首选中师中专,考上了就可以脱掉“农皮”,吃上国家供应了。我虽是三台人,但直到中师毕业,除了在老家所在的乡场镇赶过场,在这个县城里读了三年书,就再也没有走过哪里,中新镇在哪个方向,有多远,根本不知道。
开校报道那天,下着大雨,我随父亲挑着棉被箱子等,赶车到县城,再转车来到中新镇。在校长的寝室兼办公室里,我满眼期待的望着校长,希望能留在街上的中心小学教书。但校长告诉我,十五村很需要像我这样中师毕业的年轻人,那里虽然现在条件艰苦一点,离街上要远些,但村上正在新修学校,要不了多久,就要坐新房子了,条件就很好了。我看校长要把我分配到十五村去的态度很明确,我一个十九岁的大孩子,在这举目无亲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根本就没有胆量去和校长讲什么条件,低着头,默不着声的任由命运的安排。校长看我完全没有意见,把办公桌一拍:就这样定了,小伙子好好干,我找个人来带你去十五村。
带领我去十五村的是三十多岁的张老师,他是几前其父退休后,接父亲的班走上教师岗位的,一直在十五村工作,家就住在中新街上。他对我们很热情,去家里拿了两把伞,带着我们冒雨向十五村去。一路的田间小路,三步两滑,半截裤腿裹满泥泞,转过了一湾又一湾,走了不知多久,还没到达想像中那有一排教室一个操场的村小学。路越走越远,心越走越沉,不知道这飘摇的风雨中,尽头在哪里,就像不知道自己即将开始的生活和工作,将会是什么样的面目,脑子里不断浮现曾经在语文课本里学过的一句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根本就没有勇气想一下句:吾将上下而求索。怎么求索,求索什么?越走,越有一种对前途理想的绝望情绪在心中扩散,刚毕业时对走上工作岗位的向往和美好憧憬,被这风雨和泥泞紧紧裹住,从心底里下沉,下沉。
边走,边从张老师的摆谈中,知道了十五村小学的一些情况:有四个班,学生不到一百人,我去了就五个老师了,除我和张老师外,另外三位老师都是家住本村的代课老师。因为我是中师生,受过正规师范教育,所以我将要教的班是六年级。
大约走了两个小时,终于走到了一处残垣断壁的破庙前,张老师说,这里就是十五村小学了,我们就在这里工作。我一看这个地方,几间已经破败不堪的川斗架子房,房间之间,用竹篾编相隔,大洞小孔,有的可以从这间教室钻到那间教室。我父亲一看,眼泪就流出来,这里怎么教书?我跟着也哭出了声,不敢相信,这里就将是我今后长期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张老师安慰我们,用手指着对面的一处建筑说,你们看,那里就是新修的学校,很快就会好了。我看去,对面几百米远处,有一排砖房正在修建,一楼已经完成,看样子是要修两层,修好了应该有七八间教室,于是我心中又升腾起一些希望,毕竟在这烂庙里不会很久的,很快会在新房子里去了。结果,直到我两年后离开十五村到中心校任副校长,那新房子都还没修好。
我止住哭,有些不好意思,毕竟十九岁的大男人了,竟在自己今后要朝夕相处的同事面前这样哭鼻子。张老师带我们进到一间小屋里,说这里就是我们住的地方,半间屋堆的是拆下来的旧木料,余下的一半空间紧挨着安放了两架木床,一个是我的,一个是张老师的。张老师说,你就住左边那架好点的床吧,那架快要散架的,就他自己住,因为他只偶尔在这里住一下,一般是放学后就要回街上家里去住的。
屋子里没有煮饭的灶,狭窄的空间也根本没法容纳下煮饭的地方。张老师因为晚上一般要回家,只中午偶尔在这里吃一顿饭,所以自备有一个小小煤油炉,有时自己煮一顿饭,由于他在这里已好几年了,和学校附近的老百姓都很熟,很多时候中午他都带了粮食在学校附近一个老乡家里搭伙吃。而我却必须一天三顿都在这里,包括星期天放假也要在这里生活(当时每周只星期天放假,国家还没实行双休日,而我离自己的老家也较远,回去一趟很不容易,一学期也就回去三两回,只得长期生活在学校里),这样当然不好每天三顿长期在别人家吃饭。当天晚上由张老师介绍,我和父亲在附近一老乡家里吃了晚饭。第二天我才去搬了几块石头,在住房外的屋檐下,勉强支了一个灶,后来就趁天睛,在周围的竹林里,捡来一些干枯的竹枝叶,作为柴火,学校里也经常有些烂得实在不能再用的课桌凳,那时也烧了一些,从此开始自己做饭。但有时天上雨下得稍大一点,那屋檐下便无法躲避飘雨,没法做饭,只好在附近老乡家去蹭一顿饭吃。
这里有个体会,在那些偏远乡村工作,一定要和附近村民搞好关系,和那些纯朴的农民伯伯做成朋友了,你就有得便宜拣了。在后来的两年和附近两家农民的交往中,我和他们结下了深厚的交情,现在都还有走动和交往。农忙的季节,我会利用下午放学后,去坡上帮他们挑一担红苕,背两背篼包谷。有时看他们在地里做到天黑都还没回来,我也会去水井里帮他们挑两担吃水倒在水缸里。他们也把我当成亲戚朋友,生日啊,来客啊,杀年猪啊,有肉吃的时候,总是把我也叫过去吃一顿。就这样,在村上工作了两年,一直在那三个石头支的灶上煮饭(后来还是自己和了一堆稀泥巴,把石头之间的缝隙抹塞了,算是有些进步),一直只煮了三个花样的饭,干饭、稀饭、面条,从来没有炒过菜,更没有煮过肉,下饭的菜就是每隔十天半月到街上买一大玻璃瓶子稀辣椒浆。吃肉补充营养,就靠偶尔在别人家打一顿秋风。这样的生活,竟然是我身体长得最结实最棒的两年。
这一干,就在那十五村小学干了两年。直到两年后,二十一岁的我被教育局直接从一名村小学教师提拔为镇中心小学校的副校长。这两年的村小工作,有一些体会告诉大家,可能对大家会有些启示。
1、越是艰苦的地方,越容易做出让人看得见的成绩,做出成绩后,越容易引起领导和同事们的重视。
条件艰苦的地方,优秀的人才相对比较缺乏,自己能够稍微突出一点,就显得很闪亮了。村上五个老师,三个代课,一个接班的,只有我是正规师范生,就是最闪亮的一个。十五村太偏远,一般的正规师范生都不愿意去,也只有我这样老实巴交的人才哭着鼻子也只好去。我去十五村之前,好几年毕业班都是那些代课的在教,每年考不起几个初中,十五村老百姓有意见,找校长要求派能干的老师去十五村教毕业班,但总是派不去人。现在我去了,那教六年级毕业班的任务就非我莫属了,所我在十五村两年都是教的毕业班。教毕业班比教非毕业班容易出彩的哦,那成绩是要拿到全乡去比的,领导也非常重视。我教的两年毕业班都是另外的代课老师教到五年级就让给我教了,五年级结束的期末考试,那成绩位次总是在全乡十三个毕业班中倒数一二位,在十五村小学教了两年毕业班,我都是从接手的倒数一二位,一年后升学考试成绩达到了全乡顺数前三位。考上初中的同学也从过去若干年每年几个人变成了每年近二十人。领导刮目相看,村民赞声四起,其他老师都尊称我为老王,虽然我才二十一岁,他们都已经三四十岁了。
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每年六一儿童节,全乡搞庆祝,演文娱节目,每个村小都要出一两个节目,以前十五村由于几个代课老师都没有多少文娱细胞,选送的文娱节目从来都得不到奖,有时干脆弃权不参加。自从我去了后,把在师范校学那点吹拉弹唱的小本领发挥出来,组织学生排练合唱、舞蹈、小品等,两年的六一节,十五村的节目都获得等级奖。有一次还把我排练的合唱《井岗山上小竹排》选送到县文化馆参加比赛。工作第一年结束后,一村的负责教师就看上了我,找到校长要调我到一村小学,他说一村小学就在场镇附近,是条件最好的村小,但缺乏一个像我这样能搞节目的人。那次我也极想调到一村小学去,花了二十多块钱,由一村小学负责教师出面,请校长喝酒,结果在酒桌上,校长一句话就破灭了我的一村梦。校长说:这小伙子确实能干,才工作一年就调走了,十五村的老百姓要找我闹。于是我继续回到破庙里。
短短两年,我真的在中新小学的八九十名教师的队伍中闪亮闪亮了。我想,要是我参加工作就在县城里某小学,我的那点能力水平,在人才众多的城区小学,又能算个什么呢,我能像在十五村那样闪亮吗。
2、在艰苦的环境里远离喧嚣,静心工作,有利于做出工作成绩。
偏远村小,远离了城市的灯红酒绿,没有场镇的喧嚣,没有歌厅舞厅,找不到人打麻将,也基本上没有应酬喝酒。那时每周放一天假,我也因为离老家太远回去不便而一个人呆在学校里。星期天一个人在破庙里实在不好耍,很寂寞,只好找学生来和我一起耍,先是找几个,后来几乎全班都来了。我就和他们耍,做游戏,教他们唱歌,有时也给上文化知识课(那时还没有说不准补课哈,并且我也没收一分钱的补课费,家长看我星期天都在教他们的娃儿,高兴得很呢)。我想正是这样,我教的学生才更接近我,更喜欢我,我教的班才从十多个班的倒数一二名变成顺数前三名的。
每天下午放学后,老师学生都走完了,破庙里只剩下我一个人,在那屋檐下煮了饭吃了,也没有什么好去处。好在村小里还有一架风琴,自己也有一支笛子,于是弹两曲,吹两段,自娱自乐一会儿。独守破庙的时间总是过得那样慢,百无聊奈的夜里,唯有看书来消磨。于是,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我完成了自考专科百分之八十的科目,后来到镇中心校不到一学期,就顺利通过自考全部科目,取得了大专文凭。为自己日后到初中、高中工作奠定了文凭基础。
3、要抓住锻炼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
在十五村工作一年多了,不论是教学成绩,还是组织学生活动的能力,都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特别是为人老实,丝毫没有一些年轻人身上的轻狂浮躁这一点,也给领导留下了很好的印象。1992年的春季开学后,县教育局组织了一个师德演讲活动,要求各区教办先组织演讲选拔赛,每个区选出一名优秀选手到县上参加决赛。当时中新镇属于琴泉区,琴泉教办下辖的九个乡镇,每个乡镇推荐一名选手到区上参赛。在中新镇,校领导们在中心校和一村校找了两位老师,但这两位老师都好像没有兴趣和胆量去演讲,拒绝了。最后想来想去想到了我,一个是我人年轻,参加这些活动积极,领导安排的,不会推辞;二是领导们到村上来听过我的课,感觉我的普通话讲课还算比较流利。我虽然当时也有些畏难,但性格决定了领导安排的工作,我不会拒绝。但是讲什么内容却把我难住了,上面要求演讲的内容必须是当地学校的真人真事,要感人,有教育意义。我找领导了解我们中新小学八九十号教师中,有哪个同志的先进事迹可以值得挖掘宣扬,领导们也说不出个具体人物来。交稿的时间要求又紧,最后逼急了,我只得来写我自己的事迹了。我把自己参加工作一年多来的故事和感受,写成了一份演讲稿,拿去讲了。虽然我的故事并不很感人,但还是在琴泉区的十多名演讲者中获得了第一名。我现在都还记得的当时北坝初中的李开蓉老师的演讲也获了奖,她是身患癌症坚持工作,确实很感动人的。后来我又被区上推荐到县上演讲。在县上的演讲,我获得了近二十个参赛选手中的第四名,获得二等奖,一等奖前三名都是女教师。那也是我参加工作后获得的第一个县级奖证,很珍贵,现在都还珍藏着。后来,区教办又组织了我们四个在区演讲时的获奖者,到区内的九个镇乡的十八所初中小里去巡回演讲,用我们的事迹来进行师德教育。那次我讲遍了琴泉区的九个乡镇十多所学校,着实的风光了一把。也正是这次机遇让我抓住了,做好了,给校长争了气,给学校争了光,让教育局领导、学区教办领导了解了我,认识了我,于是,在那一学期结束的那个暑假里,在我还在想着能到一村小学工作就心满意足了的时候,校长通知我到区上去开领导干部会,说我被提为副校长了。
二十一岁的娃娃,应该是正在读大学年龄,在中新小学作了两年副校长,什么都不懂,校长安排啥就积极的去做,不改自己踏实勤奋的朴实作风。1994年,中新镇新来的教办主任看我踏实勤奋,肯动脑筋,又有大专文凭(那时初中里大专文凭的老师都不是很多的),就叫我到初中去作副校长。干了一年,教办主任又叫才二十四岁的我主持学校全面工作,我的校长生涯也就从那一年开始了。以后的工作中,由于我毕竟太年轻,遇到了很多难以想像的困难和挫折,我灰心过,失望过,害怕过,但最终,这些困难都像磨刀石一样,把我这把刀越磨越锋利了。再后来,1999年28岁时我调到城郊的广化初中作校长;2003年32岁时,通过公开竞选到向阳中学作校长;2005年34岁时兼任了景福教办主任;2008年37岁时到观桥高中作校长兼观桥学区主任;今年四月到三台中学作副校长。
二、正确理解教师的成长。
我讲了我的工作经历,但我并不是想说明我的成长就是一步步从一个村小教师到校长过程。我也不希望大家都去走这条路,事实上是不可能的。我说的成长,有两层意思:一是我们从一个初登讲台的毫无教育教学经验的年轻老师,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总结,逐步成长为一名成熟教师,骨干教师,名师,专家型教师,教育家型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二是我们在长期的教育他人的过程中自己也受到教育,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学识得以丰富,心灵得到升华,气质得到修炼,精神得到充实的过程。我从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担任了学校领导管理工作,到现在我说不清楚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有时我想,如果我二十一岁的时候没有走上领导岗位,而一直做着一名普通教师,我或许能够在教育教学上比现在更有成就,或许已经出版自己的教育教学专著,或许已经成为专家型,学者型教师,或许没有这么多年作校长的苦恼和矛盾,或许没有这早生的华发。现在好了,我作副校长了,没有了作校长的压力和烦恼,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研究教育教学,来教好一门课,来思考更多的教育问题,观察更多的教育现象。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教师的目标在我心里又重新确立起来。
我这里要强调说明的一点是:教育工作确实是一个很锻炼人的能力的工作。据我的观察了解,教过几年书然后再走上党政干部岗位,企事业单位,包括经商等其它行业的,往往都能在其它行业做得非常出色,主要是因为他的教育工人经历使他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交往能力、沟通能力等等方面要高于一般人。所以,我在这里说,在座各位中,如果有三年特岗身份期满后不愿继续从教者,也应好好对待这三年的工作,把这三年当做是一种积累,一种来之不易的锻炼,你今后不论做什么工作,都将因这三年的经历而受益无穷。
三、学会与同事相处。
下面这篇文章是我在向阳中学任校长时写的,曾发表在《江苏教育》杂志上:
如果一个人不是生活在孤岛上的鲁滨逊,就会有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这些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人际关系的亲疏好坏,会产生不同的效益,或阻力,或助力。而同事关系是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种,一个人除了家人、亲友、师长等亲情友情关系外,更重要的是整天与同事相处、配合、协作。工作的效益、心情,事业的成功、顺畅,很大程度上受着同事关系的影响。而教育这个工作效果的群体性、工作过程的协作性都非常强的特殊工作,更需要一种和谐、团结、协作的同事关系,才能达到提高自己和共同提高的目的。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新教师,或刚从其它学校调入新学校的教师,往往因为个人性格、气质、修养的差异,很难做到尽快适应新环境,融入新集体,建立起良好的同事关系,因而不利能力发挥,不利生活愉快。
那么,新教师要怎样处理好同事关系呢?笔者根据自己的切身感受,和这些年在学校管理工作中与新教师的接触,有一些体会。
第一、恭敬谦虚而不刻意逢迎。
儒家提倡“恭则不侮”,恭敬即尊重,你尊重人,也会受到他人的尊重,才不会受侮辱。新教师必须重视自己的礼貌言行,即对对方人格上的尊重,工作上的支持合作。谦虚,是每个新教师必须做到的,虚心向他人请教,虚心对待别人的意见和建议。现在的新教师一般都毕业于高等院校,本科甚至学士硕士,比起多年前参加工作的老教师来说,的确学历更高,思想更前卫,观念更新潮,方法更灵活,但毕竟在教育教学实践上还得从头开始。所以,新教师一定要克服自恃才高、学历高而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狂妄自大。但也要克服为了恭敬谦虚而刻意逢迎。“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你只管认认真真工作,踏踏实实为人,千万不要为了尽快取得同事的欢迎,而刻意改变自己去适应别人。比如在言语和行为上故意应和同事,心底里挺冷淡,而表面上却装成极热情的样子……这样是没有必要的,很累,且容易有反效果。一段时间以后,让别人低看你,看出你虚饰,反而会鄙弃你的为人,倒不利于你融入集体之中了。
第二、同事皆友,亲如一家。
新教师刚到一个学校,对新同事有一种陌生感和距离感,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有的还有一种初入社会的畏怯感。于是,不敢主动大胆的和同事们交往,往往只把交往的圈子局限于少数几个同事,或只跟新来的其他大学生交往,或独来独往另辟蹊径。这样很不利于自己尽快融入学校这个大集体,很不利于让更多的同事了解你,认可你。久而久之,甚至让多数人觉得你不合群、孤僻,不好接近,不易沟通。新教师要尽快消除这种陌生感和畏怯感,主动利用各种工作、生活和休闲的机会与同事接触,扩大交往范围。新教师要力戒说长论短,卷入事非,参与小集团小圈子。一个学校的教职工中,年龄有老中青之别,学历、职务有高低之分,但人格平等,均应一视同仁,把每一个同事都当作朋友。不要怕主动表达你的关爱,只要你是真心诚意的。比如去收发室取报纸时,顺便就把楼上几个办公室同事的信和报刊都带上了去送给他们;比如哪位同事第四节有课,你就主动提出帮他买份午餐;再比如哪位同事病了,主动问候;同班教师有急事请假,你主动提出帮助代课守班。即便同事不需要你的帮忙,你的心意他是会领受的。这样,你随时细心地体察同事的需求,时时抱着善意和助人的心态,那么同事就一定会很快地认同和接受你的。
第三、少存城府、心地坦率而又保持适当距离。
新教师往往对新的环境心存顾虑,特别是刚由学生变成老师的新教师,会觉得社会环境深不可测、人际关系捉摸不定。再加之刚参加工作,总有父辈亲朋教导或单位同事指点,为人处事要如何小心,说话交往要如何谨慎,这里的人是如何复杂等等。使得新教师心有惶惶,感觉“人心隔肚皮”、也就“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与人说话,躲躲闪闪,讳莫如深,别人也会对你心存戒备,少有真诚。新教师要保持青年人单纯的心态,少存城府,心地坦率,以简单诚挚的心态去面对,复杂的人际环境也会变得简单明朗起来。当然,少存城府、率直坦诚也并不是毫无戒备,毫不遮拦的幼稚天真。这就既要与同事坦诚相待亲如一家,又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保持一定距离也是对他人习惯、爱好、秘密的尊重。
第四、对领导敬而远之,踏实工作。
新教师都希望自己能尽快受到领导的肯定和赏识。新教师对领导要尊重,工作上要积极、踏实,以自己积极踏实的工作作风去赢得领导的认可。切忌以逢迎巴结的方式去亲近领导。当你过份亲近逢迎领导的时候,你就已经失去了很多同事了。
第五、受得住委屈、耐得住寂寞、挑得下重担。
新教师到一个学校后,不管是学校领导还是同事,对你的不信任因素总会多一些。这其实也很正常,因为他们都还不了解你,不管你是真金还是白银,总得拿出来炼一炼才知道。还有一种情况,有的学校为息事宁人,往往会把大家都不愿承担的工作,给新教师承担。因此,新教师往往不会被安排到重要的学科、重要的年级、重要的班级,甚至会被安排到大家都嫌弃的岗位。大多新教师本来是抱着对新的环境、新的工作的热情和憧憬而来的,这时顿有一种怀才不遇之慨,受挤压欺凌之感,于是怨气滋生、热情不再、干劲顿消,这的确是对自己的成长不利的。哪怕你的确很有本事很有抱负,也要受得住委屈耐得住寂寞。你这个不受重视的角色,要在不重要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干出成绩来,显出能力来,领导和同事自然对你刮目相看。
四、热爱学校,树立团队意识。
团队精神是当今社会一种十分重要的精神,是一个优秀的社会人不可缺乏的品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任何一种产品的诞生,都是一个团队协作努力的结果。一架飞机要起飞,宇宙飞船要上天,那是无数人,无数个团队协作配合的结果。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壮美表演,是成千上万人步调一致,协作配合的结果。
学校工作更需要团队精神,教育工作的特性就是工作过程的协作性和工作效果群体性。一个班的老师必须协调一致的对学生施加积极的教育影响,才会取得比较满意的教育效果;一个班的成绩提高,必须靠每一科老师的共同努力才行。举个例子:虽然微机课是不纳入升学考试的,但如果微机课老师不严格要求学生课堂纪律,每次上微机课对学生放任自流,学生在微机课上的散漫混乱习惯势必延伸传染到语文、数学等课堂上来;一个年级学生的管理、成绩的提高必须靠年级的每一个班都提高,每一个班都管理好;一个学校的工作是千头万绪的,这千头万绪的工作靠哪一个能力强的人都不行,必须靠每一个在学校工作的人员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这架大机器才会正常运转,高速运转。
现代人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现代用人单位已经越来越重视所招用的员工身上,是否具有团队精神这一可贵品质。没有团队精神,不具有团队意识的人,只配回到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自给自足自我封闭的封建社会。绝不适应现代社会,即使生活在现代社会,也会是一个生活在社会边缘,溶入不到这个社会群体的失败者。三台县城一个小小服装店,需要招聘两三名卖衣服的员工,张帖的招聘启示,我都看到了上面写着:必须要“敬业,有团队精神”这样的要求。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生来就应该是一种群聚性的动物,每一个人都是需要溶入一个群体的,人也只有在群体里面才能够得到身体和心理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对人最大的惩罚就是让他长时间单独一个人。
在学校来说,一个学校的全体教职工,就是一个相对比较大的工作团队。一个年级、一个班级,一个办公室,一个备课组,它都是一个团队。门卫上的三个同志,是一个团队;负责寝室管理的八个同志,是一个团队;一个寝室的学生是一个团队,一个班级几十名同学,是在班主任老师带领下的一个团队。我们几个人一起出去旅行,这几天我们组成了一个临时的团队;领导分配给我们三个人一项临时任务,我们要用一个小时把这个任务完成,我们三个人在这一个小时时间里也是一个团队。
任何一个个团队,团队成员的团队精神强,这个团队就会是一个优秀团队,这个团队的任务就会完成得最出色,这个团队的成员心情就会很愉快;反之,就是一个糟糕的团队,松散的团队,扯皮的团队,让人郁闷,让人讨厌的团队。
一个人如果具有很强的团队精神,他会表现出一些特点:
1、不管在哪里,他都想到自己是这个团队的人。不做有损团队利益和声誉的事,想到自己的行为不光是代表自己,还代表自己的团队。
2、认同团队应该有一个队长。自己作队长的时候,尽心地为团队出力,别人作队长的时候,尽心地支持队长为团队发展的正确行动并和队长一起努力。
3、把团队的利益与自己个人的利益联系得很紧。所以他希望自己的这个团队好,他不认为团队的好坏与自己毫无关系。所以他懂得不要只是向团队索取好处,不要只是享这个团队的福,还要为这个团队作贡献。
4、积极参加团队的活动。不管什么事情,都不把自己置身于这个团队之外。因为他知道,自己远离团队,作这个团队的旁观者,这个团队也会淡漠他、远离他。
5、和团队的成员配合默契、和谐相处。尽可能多地帮助团队其他成员,帮助别人也是在帮助自己。因为,总会在某种时候,自己也需要团队其他成员的帮助。
6、遵守团队共同的纪律。因为他知道,没有纪律就没有团队。一个人出发,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两三个人一起出发,就必须约定走的时间,这个约定,就是纪律。
一个人的团队精神越强,他就越会得到这个团队其他成员的尊重和认可,他在这个团队里工作和生活就会越有成就,他的心情也会越来越好。一个人没有团队精神,他就会逐渐被这个团队遗忘,最后被这个团队抛弃。
五、要有成为教育家的理想。
对新上岗的教师讲这个话题,可能会显得太空洞太高远,但我觉得还是会对大家今后的工作有一定的意义。我这里所说的教育家,不是那高深得不食人间烟火的名家大师,是我们每一个普通教师通过努力都能实现的。
华东师大的张华教授的一段论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家不是教育学家。“教育学家是学者,研究教育的人;教育家是实实在在在创造教育本身的人。”同时打了个比方,瞎子阿炳不识谱,不能算音乐学家,但他创造了《二泉映月》,是伟大的音乐家。我们不一定真的能成为教育家,但我们不能没有成为教育家的理想,有理想就会有追求,有理想就会保持学习和思考的激情。
首先,我们要有成为教育家的愿望。也就是说,要立志。知之而后又定,定而后能静!宁静致远,淡泊明志!没有志向,就没有了前进的方向。没有前进的方向,就走不出拉磨的怪圈。其次,我们要有成为教育家的行动。有了明确的方向,就要有行动。哪怕是每天前进很小的一步,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我们就能前进一大步。量变引起质变,有了量变,质变才有可能。
六、在反思中成长。
要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更好更快的成长,就一定要做反思型的教师。下面是我省知名教育专家、成都武候实验中学校长李镇西对反思型教师所作的一段描述,与大家分享:
何谓“反思型教师”?通俗地说,就是通过思考、解剖自己日常教育实践而不断超越和提升自己教育境界的教师。当然,必须强调的是,反思型教师绝不仅仅是“想”。以我的经历和切身体会,我认为一个真正的反思型教师至少应该具备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当然,这四点决不是互相分离的,在反思型教师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完全是融为一体的,其中,思考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各每一个环节。
不停地实践。这里的“实践”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之中,投入到学生之中,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日常工作。和一般纯粹老黄牛式的“干活儿”不同,作为“反思型教师”的实践,有两个特点:第一是“科研性”,就是不盲目地干,而是把每一个学生当作研究对象,把每一个难题都当作课题,以研究的心态对待实践;第二是“创造性”,就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每一阶段都要有创新,都要有超越。
不停地阅读。反思型教师同时是终身学习的身体力行者,他把阅读当作像每天都要洗脸刷牙吃饭一样的必须的生活内容。反思型教师的阅读,也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专业性”,教育名著、教学专著、教育教学报刊等等,都是阅读的对象;第二是“人文性”,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承者,除了认真阅读教育教学专业书,反思型教师还要读一些政治的、哲学的、经济的、历史的、文学的等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书;徜徉于人类精神文明的长廊,在触摸历史的同时憧憬未来,在叩问心灵的同时感悟世界。
不停地写作。这里的“写作”实际上是搜集积累自己的教育矿藏的过程,也是总结提炼自己教育智慧教育艺术的过程。和有些教师仅仅是应付职称评定的“写作”不同,反思型教师的写作同样也有两个特点:第一是“日常性”,把写作当作自己的需要并养成习惯,通过每一天的写作点点滴滴地积累教育心得,而不是到期末为了应付校长才写一篇总结;第二是“叙事性”,就是写原汁原味的教育案例不必煞费苦心地“构建”什么理论框架,也不借时髦的“理论”和晦涩的名词来进行学术包装,就让自己的教育故事保留着鲜活的气息,让心灵的泉水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
不停地思考。教育本身就是最具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所以教育者充满理想主义激情的人文情怀和独具个性的思考精神,当然地应该贯穿于教育的每个环节和整个过程。这里的思考首先指对自己的思考,即把自己把自己当作研究对象,揣摩、琢磨、体验、品味着自己已经和教育水乳交融的日常生活;同时,“思考”也包括关注、研究、咀嚼、审视别人的教育实践教育思想。如果这思考带有检讨、解剖、质疑的意味,它便成了我所理解的“反思”,而这种反思的习惯和能力正是任何一个教师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精神素养和职业品质。
李镇西老师当班主任的时候,坚持每天写班主任日记。除了星期日,他每天晚上都把当天的教育行为乃至教育细节,忠实地在电脑上写下来,少则三五千字,多则上万字。一学期下来,竟然达到五六十万字!在这些教育日记中,有他的教育故事和教育思考,也有他的教育快乐和教育困惑。这日记所展示的,都是他作为一个班主任教师每天原生态的教育现场和真实的教育感受。他把这部日记命名为《心灵写诗》。一边写,一边在教育在线网站贴出来,于是,每天都有数万网友读他的“心灵写诗”。许多网友留言说,每天晚上读他的日记成了他们每天必须经历的精神享受,他们和李镇西老师一起关注他的学生和班级的成长;如果哪天没有读到我的班主任日记,他们连睡觉都不踏实。
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我也从没有认真的去思考过什么是教育,没有去反思过自己的教育教学。只是在学着别的老师怎么备课,怎么讲课,怎么应付领导的备批检查,怎么管教学生,考试前怎么多给学生做题评讲,让学生成绩考好些。只是随着对教育的真切的了解和触摸,感觉自己对教育有越来越多的困惑。真正开始认真的去认识教育、思考教育已经是03年了,那时我已经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农村初中向阳中学的校长,从教也已经十三年了,在个人的教学和学校的管理中,已经积累了很多想不通道不明的矛盾和困惑,这时,我无意中发现了一本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刚读了两篇,我就被他打动了,他的娓娓叙述解开了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困惑。从此,我开始留心教育教学中的一些细节,开始思考一些教育问题。在边实践边思考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时会有因某一件小事而突然开悟,顿然明白了某一个教育问题,有时会突然理解了读师范时教育学书本上的某一句话,这时,往往会为自己的这个发现和领悟而惊喜,有一种“悟道”般的成就感。也是从03年,我开始把自己对教育教学的一些观察和思考写下来,并在著名的K12教育网的教育教学论坛去发表,去讨论,我曾经有两年是那个网站的知名网友。只可惜起步太晚,再加作校长琐事缠身,思考和写作都不得要领,不成系统,到现在还没有什么成就。如果在座的同学们能从参加工作开始就这样养成反思的习惯,做到不停的实践,不停的阅读,不停的写作,不停的思考,你用不了二十年,一定能取得巨大的教育成就。
苏州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全国知名的教育专家朱永新教授的“教育成功保险公司开业启事”:
“每日三省自身,写教育日记千字。一天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皆可入文。十年后持3650篇千字文(计360万字)来本公司。”
理赔办法:“如投保方自感十年后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愿以一赔百,即现投万元者可成百万富翁或富婆。”
这幽默的文字道出了教师成长的秘密——坚持写教育随笔。写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反思、积累和总结的过程,也是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
今天讲这些,不一定都对同学们有用,如果有哪怕只是一点,或某一句话,能为同学们今后的工作和人生带来一点启示和帮助,我就对自己今天的报告十分的满意了。祝愿各位老师、年轻的朋友们在即将开始的工作岗位上顺利成长!快快成长!
工作汇报范文:特岗教师上岗培训报告:在奉献教育的过程中成长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一篇:师德标兵评选推荐工作报告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县卫生局双拥工作汇报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