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范文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范文鉴赏学习网站!
实践报告范文:教师评职称论文格式范文—浅谈2010暑期师德培训体会是由范文词典为您精心收集,希望这篇教师评职称论文格式范文—浅谈2010暑期师德培训体会范文可以给您带来帮助,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教师评职称论文格式范文—浅谈2010暑期师德培训体会的正文:
本文是一篇教师评职称论文格式范文,也属于一篇社会实践报告,“教育是评价的艺术!”当万平老师在叙述故事的时候无意间感概出这句话时,我为之一震。是的,细想她所说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细节,她用的教育方法润物细无声,评价奖励恰到好处又生动有趣,这些【主讲者】:北京市“十佳”班主任万平老师(北京史家小学)
1981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北京市朝阳区劲松二小、西城区展览路一小任教,曾担任过少先队大队辅导员、音乐教师、西城新月童声合唱团指挥等工作。1995年调入东城区史家小学,任语文教师、班主任。28年来,她始终工作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骨干教师、北京市小学学科带头人。荣获北京市首届十佳班主任、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北京市人民教师提名奖等荣誉。
【内容】:讲述她的一本本工作日志和一段段育人故事
【语录】:
◆以自己的努力,使我的每一个学生都获得益处,以至于对他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诸多事物中,有两种事物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一是种子,二是孩子。一颗微不足道的种子,经过生长衍化,可以绵延万代,生生不息;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拥有无限成长的发展天地,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带来一片生机。教育,是人类最具理想、最具热忱、最具智慧的劳作与耕耘。教师,既是开拓者,也是播种人,是将良种播植于孩子心田的人。班主任是什么?她是——幼小心田的播种者、童梦养正的奠基者、良好习惯的塑造者、理想目标的指引者……她应该是给孩子的未来播种幸福的人!
【主要事迹】
万平主要教学事迹
家校协同,和谐构建,班级建设,卓有成效
1995年调入史家小学后,万老师先后送走了五个毕业班。不论是平凡的日常班级管理,还是生动的班会队会,爱心、热心、诚心、恒心的养心教育始终贯彻其中,“用心做到最好”,已经是和她的学生、家长们共同的生活、学习准则。她坚持为需要个别矫正的孩子建立教育档案(《家校直通车》,有针对性地与家长进行笔谈,进行个案指导;她坚持为不同类型的家长开办“家长沙龙”,解决不同类型、层次的问题;她坚持为全班家长建立《家校通讯》,定期将班级整体情况向家长汇报;她坚持把每一次学校召开的家长会变成“专题讲座”——“科学,有序,积累,有恒”,因人而异地科学对待每一位学生,由浅入深地将工作循序渐进,遵循教育量变到质变的内在规律,坚持不懈,始终不渝。2006年8月,她又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为孩子们开通了班级教育生活博客《小木桥》,为孩子们架设了又一个自我教育、展示才华、纪念童年、健康成长的跨时空教育平台,成为网络教育时代的一个亮点。
14年一线教育工作的磨砺,让她深刻而清醒地认识到:“教育,从来不是一条捷径,那是树的生长、根的纵横、年轮的蔓延,是逐渐的枝繁叶茂,是未来的花与果。”
立足本职,投身科研,平实扎实,与时俱进
学习与生命同行是她的追求。她先后参加了北师大国家重点课题组“小学生学习与心理健康促进工程”,教育部国家重点课题“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推进课程改革”,北京市重点课题也是史家小学的中心课题“和谐教育的探讨”,以及市区重点课题“小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的学习与研究,2007年参加了首届教育部全国骨干班主任培训,成为一名远程培训专家级教师,现任北京市优秀班主任工作室研修成员。14年来,从一名经验型教师,成长为一名“科研型教师”。她用所学的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并将自己的实践写入科研论文。《良好习惯获益终生》、《为理解而教》、《应用评价机制,家校协同,做好学困生的转变工作》、《善用家校评价互动,促进儿童写作能力的发展》等论文分别获得国家重点课题组、教育部多元智能国际年会论文评比的一等奖。
艰苦的学习与科研教学之路让她明白:“科研,是教师理性思维的一种展示,更是教师教育生命精髓的流露,这是一条勤劳如农人的耕耘之路,点种、耕作、间苗、收获、酿造,每字每句,甘苦自知。”
耕耘播种,润物无声,以德培德,以能养能
作为语文的教师的她一直坚持用日记评语和孩子们心心交流,在过去的十年中,每天评改学生日记,每周设立日记讲评课一节。12年累计评改学生日记的总量达到五百万字以上,并先后接待了北京、天津、大连、山东、深圳、上海等地的几百名班主任及领导听课。1997年,她创办了班级刊物《小木桥》,利用业余时间,编辑、刊印了上百万字的童年心迹。迄今为止,《小木桥》出刊已逾两百期,同步地记录了学生的心路历程,成为每个孩子的成长档案,她教过的所有孩子也都珍藏着它。以文载道,以教养德,润物无声,小小的日记,让孩子进步了,转变了,获奖了!1998年,华文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由她点评的十三万字的小学生在校日记专著《马方日记》,其中系列日记“仙人掌”还入选了北京版小学语文教材。近十四年来她的学生中曾先后有六十几名获全国、市级作文比赛的优异奖项。
【网络摘要】她说,教师要做幼小心田的播种者,童蒙养正的奠基者,良好习惯的塑造者,目标理想的引导者。爱一朵花,就陪它绽放。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需要我们的关爱呵护,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做一个时刻保持微笑的老师,孩子与教师之间即使距离再远,也将会融化在笑容中。设身处地的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思考,或许我们应该俯下身,去倾听孩子们的内心,用真诚的心和孩子们交朋友。学生就似一颗种子,需要我们用爱去浇灌。一个班集体,作为班主任我们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学生,我们要通过家校互动,取得家长的理解,获得家长的认同,赢得家长的配合,从而共同为孩子的进步而努力着。万平老师曾写过这么句话“以自己的努力使我的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益处,以至于对他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今天她告诉我们当初写的这句话是错误的,是狂妄的,因为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家长的配合。所以作为一个班主任,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和谐的,互动的关系,对自己的班级管理,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她说,“教育,是温暖的!教育是人类最具理想,最具热忱,最具智慧的劳作和耕耘;教师既是开拓者,也是播种人,是将良种播植于孩子心田的人。”世界上最具力量的是种子,最具特性的是种子,迄今为止,人类还不能制造一粒哪怕是最简单的种子。因此,播种与呵护其成长实在是一门奥妙无穷的艺术。“南橘北枳”的故事强调我们所经营的“水土”和“气候”;冬小麦播种的过早就容易因生长过旺而“窜苗”,导致收成减半,这是播种的“时机”问题;有的瓜果,如果不打去枝桠,就会满地托秧,鲜有收获,有的树木,移栽之时需要去其枝叶,但如果修剪过度,只留主干,往往会被“闷死”,这是呵护中“度”的把握问题。以上种种,足可以充实或耗去一个老师几乎所有的工作时间,况且老师的工作状态和休息状态本无界线可言,难怪万老师会用“最具理想、最具热忱、最具智慧”来形容!但是,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感到“教育是温暖的”确非易事,它甚至需要教师付出毕生的心血。但是我们却可以播种幸福于学生的心田!
她说,教育与人类世界中最美好的事物一样,她的本质是爱!教师,就是用爱来创造奇迹的人们!
各位同仁,“教育是温暖的!”但是,负责的教育也绝非仅仅是无原则的爱,否则就变成了纵容!严在当严处,爱在一生中!在北方,寒冬过后才是温暖的春天!教育首先是公平的,是要遵循认知与成长规律的,玉不琢不成器,人的成长也是需要反思和历练的。一个老师不能乱发脾气,动则让人回家反省。但没有规矩,无原则的纵容也无异于一张滋生霉气的温床!教育呼唤理性也呼唤母性,但“理性教育”往往不同于常人理解的“母性教育”,尤其是中国的母性,常常以爱的名义混淆了“纵容”与“慈爱”的界限。我们要的是“慈中有严”。
“教育是温暖的”还需要我们慢慢体会。孩子要走过的路上毕竟不可避免的要有坎坎坷坷,风霜雨雪,他们成长需要深入的学习,不断的反思,深入的实践,在诸多迷茫中辨清是非,在不断纠错中完善自我,奋斗不息,从而形成博大的情怀,健全的人格。这一点我们明白,也要让我们的学生知道!
【评价】
她是艺术的。她的身上有一种优雅的气质,一种温婉的美,一种被时光打磨过的从容与淡定。她追求教学艺术,就连对学生的小小表扬都不乏艺术的处理,就连博客上的昵称都精雕细琢且寓意深刻。艺术的美,在她的每一个教育细节中舒展。
她是博才的。她酷爱文学,酷爱读书,古典文学、外国文学、国学经典、佛学论著……博学使她拥有了一颗淡定的平常心,在平凡中的工作中坚守着自己的教育追求;她精通音乐,并且深谙其中的奥秘——有序构建、积累持久、激情灵动;她喜欢书法,写得一手好字,而且目前正在攻读中国书法的大本学位。这些,不但有意无意间为教师这个职业积淀了内力,更是滋养了她生命内在的心力需求,对她的教育教学产生了积极深刻的影响。正因为有了足够的“高度、深度、广度”,她才能够在教学中举重若轻,才能够带着一份知性美和洞察力在复杂的教育现象中游刃有余。
她是童真的。怀着一份对孩子的质朴爱心,她一直在努力地将教育理念化作温暖的关怀。她爱她的学生并和他们一起脉动,用同样的童真去关照他们的心灵,于是便有了笔抄油印《小木桥》报,精心打造的”e”时代的“咪咪乐园”,有了对事业念兹在兹的专注,有了在每一个太阳升起的日子里和孩子们携手同行的期盼……
她说,她是一位行路者,每一日、每一步,行走在求取教育真经的路上;
她说,她是一位播种人,播心种、耕心田,寄予花朵的烂漫栋梁的茁壮……
【心有所感】
“教育是评价的艺术!”当万平老师在叙述故事的时候无意间感概出这句话时,我为之一震。是的,细想她所说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细节,她用的教育方法润物细无声,评价奖励恰到好处又生动有趣,这些都在无痕地体现“教育的确是一门评价的艺术。”因为评价得体,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得到了呵护,得到了滋养。
老师们要十分谨慎地掌握对孩子们的良好行为进行表扬,进行道德教育。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把道德教育揭示给年轻幼小的心灵,要运用鲜明的形象,激起真情实感,唤起对理想的追求。而这些前提就是首先要去接触学生,分析学生,关爱学生,然后对他们巧妙地施加真正的教育,对他们的心灵施加意志影响。每一个老师都应该懂得教育的艺术,精准地评价每一位可爱的孩子,用我们的责任感的道德美来吸引和鼓舞他们,使他们可以在我们的引导下服从校园纪律,服从老师们的引导。一步步循序渐进地开启他们的智慧大门,健康快乐地成长。
听完这两天的名师报告,得出一条,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需要满腹经纶,并有所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