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报告范文:绿色手袋的用户体验是由范文词典为您精心收集,希望这篇绿色手袋的用户体验范文可以给您带来帮助,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绿色手袋的用户体验的正文:
摘要:当今世界,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了极大破坏,“白色污染”随处可见,许多国家都出台了“限塑”法案。市场上层出不穷的绿色手袋(环保袋),除了外观美丽、使用简单、便捷外,还应当在人们情感的体验中传达绿色理念,向使用者传递绿色信息。因此,我们应当注意用摘要:当今世界,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了极大破坏,“白色污染”随处可见,许多国家都出台了“限塑”法案。市场上层出不穷的绿色手袋(环保袋),除了外观美丽、使用简单、便捷外,还应当在人们情感的体验中传达绿色理念,向使用者传递绿色信息。因此,我们应当注意用户使用绿色手袋的体验过程,从本能体验、行为体验和反思体验三个层面来思考绿色手袋的设计以及满足人们的情感诉求。
关键词:绿色手袋;用户体验;本能;行为;反思
一、引言
自工业革命以来,以消费观念为引导、以市场需求为动力、以追求人均占有财富的增长为目标的传统设计,使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了极大破坏。以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塑料购物袋为例,它是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全球每年的消耗量巨大。但是塑料购物袋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以至于今天在全球范围内都提出了“禁止塑料袋”的口号,其目的就是要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从中国推行“禁塑令”至今,市场上涌现出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绿色手袋”,它们从图案、造型以及整体的结构都接受了新时代赋予的意义,并且极力地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了对此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我们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抽样调查。在一年多的调查中,我们的总体感觉是:人们往往更多的是带着个人的纯主观意识去决定是否使用绿色手袋,我们可以称这种在纯主观意识中建立起来的心理感受为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个体的差异决定了每个用户的真实体验是无法通过其他途径来完全模拟或再现的,但是对于一个界定明确的用户群体来讲,用户体验的共性是能够由良好设计的实验来认识的。
二、情感与体验
在Donald A. Norman的《情感化设计》(Emotional Design)一书中以本能、行为和反思这三个设计的不同维度为基础,阐述了情感在设计中的地位与作用。Norman在书中提到:“人在焦虑时,思路变窄,仅集中于与问题直接相关的方面,甚至会重复操作。美观的物品使人更容易找到问题的答案。”
Norman先生在书中写到了他在中国游览黄山时的故事:一路上,所有的人都在拍照。第二天早晨到达山顶后,面对那些人间仙境般的风景时,许多人却没有急着去照相,而是忙着画画。
照相和画画的区别就好像本能、行为和反思层的区别一样。前者是更快、更迅速地去保留瞬间的记忆、美好的画面,却忽略了感受眼前的一切;而后者在画画的过程中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又可以说是一种新的技术的运用。细心地品味,思考用什么方式去表现,表现后呈现怎样的感情,从画画的开始到结束每一笔色彩都需要情感去支持。换而言之,照相留下的是片刻的视觉画面,那种“美”停留在了感官层面,也就是本能层面;画画建立在最基础的欣赏之上并融合自己的思考,最终得出了自己的感受,而这种感受,每个人又是迥然不同的,那是因为在不同的文化、环境、身份等的影响下,“触景生情”的感受也就不一样了。人们会选择画画,画得好不好并不重要,要紧的是绘画本身的过程就是情感迸发的体验。
绿色手袋作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既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也是一份对生活的思考。让使用者在本能的体验上享受“合适”的美,在行为的体验上感受趣味的陪伴,更能在使用后有“触景生情”的回味。
三、绿色手袋用户体验的三个层次
(一)本能层体验
人是视觉动物,对于外形的观察和理解是出自本能的。本能水平的设计是人脑内最简单、最原始部分发挥评价作用的设计。而视觉上的“美”的学问在生活中的设计作用很大,特别是培养使用者积极的态度,因为“美”能让使用者对产品的不足更加宽容。
视觉上的美,不仅仅在于色彩、触摸、外形,更要明确“合适”的感受。总不能让一个老年人提着一个色彩艳丽的袋子,也不能让一个中年的绅士挎着外形俏丽的背包。据美国流行色彩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人们在挑选商品的时候存在一个“7秒钟定律”: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人们只需7秒钟就可以确定对这些商品是否感兴趣。在这短暂而关键的7秒钟内,色彩的作用占到67%,可见色彩优于造型,色彩是第一感觉。色彩能作用于人们的心理变化,可以作为产品的语言,传达产品的理念和思想。